贵阳晚报

您现在的位置: 贵阳晚报_晚报历史 > 晚报历史 > 老干妈陶华碧26岁丧夫,靠一砖一瓦打造出

老干妈陶华碧26岁丧夫,靠一砖一瓦打造出

发布时间:2023-3-17 14:24:53   点击数:

在贵州,有两个特别出名的东西,

一个是“茅台”,而另一个就是“老干妈”了。

就是这样一瓶小小的辣椒酱,

却是陶华碧奋斗了一生,才得以保留下来的东西。

回顾“老干妈”的创业历史,谁也想不到,

就是这样一个只会写自己名字的女人,

当年靠着街边捡来的一块块的砖头,

却在几年后打造出了属于她自己的“辣椒帝国”。

那么,这么几块钱一瓶的辣椒酱,是怎么可以远销于国外,

成为全球最顶尖的辣椒酱产品?

这其中的艰难险阻似乎也只有陶华碧才知道的。

01

年陶华碧出生在贵州省湄潭县一个穷乡僻壤的小山村里。

当时她出生的时候,家里已经有了七个孩子,

他是老八,也是家里最小的一个,

本身家庭就不怎么富裕,能养活这么一大家子根本就不是一个容易的事情,

更别说送孩子上学了。

因为家庭的缘故,陶华碧没有上个一天学,

用当时老百姓的话说那就是大字不识一个,

她唯一认识的三个字就是自己的名字,但也不会写。

但就是这样一个没有上过学的女人,却幸运地嫁给了一个读书人,

经人介绍,俩人于年相识,

当时的陶华碧才20岁,正值一个姑娘最好的年纪。

小伙子长得清秀,还是地质队的一个会计

有些文化,陶华碧自然也是不挑剔。

很快,俩人就结了婚,还生了两个孩子,

当时他们家就住在工程队的附近,

为了帮丈夫分担家务,陶华碧没事的时候就会去附近工程队上帮着砸些石头挣钱,

而且效率一点都不比男人差。

本以为一家四口会幸福地生活下去,

可没想到,结婚没几年,

丈夫就被查出患上了绝症,在当时那个年代根本就没法医治,

但是陶华碧却不想放弃。

当时家里每个月只有30块钱的收入,根本就不足以支撑丈夫的医疗费,

没办法,她只好孤身一人跑到广东去打工挣钱。

那里或是相对贵州清淡些,陶华碧靠一瓶自制的辣椒酱硬撑着,

看似一瓶普普通通的辣椒酱,在那个时候对于她来说却是十分的珍贵。

即使陶华碧已经十分的努力赚钱了,但丈夫还是没能挺过来

不久后就不幸离世,

那一年,陶华碧仅仅只有26岁。

面对突如其来的转折,陶华碧只好自己独自承担起家里的重任,

她还有两个孩子,虽然家里并不是很富裕,

但是最起码不能让他们像自己一样没有文化,

于是,陶华碧琢磨了一下,

就推着个小车摆个摊开始卖米豆腐。

年,陶华碧从周边捡来了一些砖头和石棉瓦,

给自己在贵阳的龙洞堡路边盖了一间“餐厅”,

取名为“实惠饭店”,当起了老板,

从此告别了自己多年的流动摊贩。

当时饭店的地段并不是很好,但还好附近就有一所学校,

当时陶华碧做的米豆腐已经在当地小有名气,

自从她开了饭店以后,跑来吃她做饭的人越来越多,

再加上饭菜也不是很贵,很招当地学生的喜欢。

在当时那个年代,能上个学已经很不容易了,

再加上学生都没什么钱,于是她决定请穷学生们免费吃自己做的米豆腐。

当时来店里吃饭的学生很多,其中还有一个坏学生,

陶华碧经常看见他逃课跑出来,

而且脸上总是伤痕累累的,一看就是经常打架。

没事的时候,这个坏学生经常来陶华碧的饭店吃饭,

每当看见这个学生,作为一名母亲的她也总是会上前教育一番,

但一般孩子们是听不进去的。

一次无意之中,陶华碧了解到,

这个坏学生的家境清寒,家里的孩子有很多,

父母也没有时间管他,就让他一个人漂泊在外,

为了能混口饭吃,他才在学校里装起“大佬”,

没事的时候跟着吃口饭。

得知这些事情后,陶华碧联想到了自己的遭遇,

于是再见到这个坏学生时,陶华碧对他说:

“以后你饿了就来我这里吃饭,我不收你钱,你想吃什么就跟我说。”

学生听到这句话非常的感激,于是从那以后开始喊陶华碧为“干妈”,

她善良的举动得到了孩子们的喜爱,

后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称陶华碧为“老干妈”,

她也因此成为了附近的明星人物。

02

在长期摆摊做饭的生活中,陶华碧练就了一手炒辣椒的绝活,

别的饭店都是一两种,而她自己制作的就有七八种,

而且每一种辣椒酱都非常的好吃,

什么辣豆瓣干、辣香丁都十分受人们的喜爱。

平时做的一碗平平无奇的凉粉,再加上她的辣椒酱,

总能品尝出不一样的感觉,许多人千里迢迢来她饭店吃饭,

有时候就是为了吃她秘制的辣椒酱。

学生们没有钱,于是总是拿上一碗米饭,

什么菜都不买光蘸着她的辣椒酱吃,虽然这么根本挣不到钱,

但是陶华碧从来不会驱赶他们。

久而久之,她就惊奇地发现,

店里的辣椒酱卖的可是相当的快,

有一回陶华碧有些身体不适,于是那天就没有费尽心思的炒辣椒酱,

当天来店里的人,一听说那天没有辣椒酱吃了,

便都挥挥袖子离开了。

陶华碧本以为,自己生意能够兴隆和这个辣椒酱没什么关系,

可没想到,原来这才是最受欢迎的。

当时旁边的店里卖的素粉也相当的火热,

这让陶华碧百思不得其解,难道别人家也有什么独特的秘诀吗?

于是她假扮成顾客,绝对前去一探究竟,

没想到她这么一尝,诶,是个熟悉的味道,

后来她才发现,原来是别人把她的辣椒酱偷去了,

才这么受欢迎。

于是那天以后,她的辣椒酱再也不往外卖了,

全部堆积在了店里,这才保住了自己的生意。

这件事让陶华碧瞬间明白了些什么,自己店里的人之所以这么多,

全靠这辣椒酱在这里顶着,于是她一转眼,

把自己的饭店更名为了“贵阳南明陶氏风味食品店”,

从此,辣椒酱成为了这个店里的主打招牌。

那时候许多人都劝陶华碧,不如直接开始办厂卖辣椒酱,

就别再开餐厅了,本就是个很好的商机,

却遭到了陶华碧的拒绝。

当时给她提议过的人说:

“每次我们谈到这个话题的时候,她都哭得一塌糊涂,让人根本说不下去话。”

陶华碧不为别的,她说:

“如果小店关了,那这些穷学生去哪里吃饭?”

或许是自己童年的遭遇,让陶华碧更懂得学生心里的苦,

有人说,陶华碧能够成功全部是因为她幸运,

在那个年代,可以抓住辣椒酱这个商机,

但其实,陶华碧抓住的不是商机,而是因为她足够善良。

03

眼瞅着“老干妈”可以把自己的生意做的更大,

学生们也为她感到惋惜,

于是他们联合起来一起跑到陶华碧的餐厅开始轮番的劝阻她,

看到学生们这么支持她,陶华碧也只好答应了他们的请求。

年8月,陶华碧的辣椒加工厂正式开业了,

与其说是工厂,其实也就是从村委会那里借来的两间房子,

卖辣椒酱总给有个像样的包装瓶,

于是陶华碧找到玻璃厂,定制了十几个玻璃瓶。

一开始玻璃厂并不批准给她定制,

谁会平白无故的给她生产十几个玻璃瓶呢?

于是陶华碧死气白咧的赖在那里不走,

并且她还说:

“哪个娃儿一生下来就一个大个哦,都是慢慢长大的吗,今天你不给我瓶子,我就不走了。”

厂里的人拿她没办法,这才得到了批准。

等辣椒厂壮大一些了,陶华碧就直接订购了一万个玻璃瓶,

其实玻璃厂的这个决定也是正确的,后来国内的国企工厂一个个倒闭,

他们就是靠着这一瓶瓶辣椒酱才勉强的生存了下去。

很快,陶华碧就制定好了辣椒酱的名字-----老干妈,

在包装瓶上,她还印制了自己的照片,方便人们熟知。

刚开始肯定是最困难的时候,当时的辣椒厂还没有什么设备,

剁辣椒都是人工完成的,这项工程十分的辣眼睛,

一般都没有人愿意做,于是陶华碧就自己裹上围裙亲自上阵,

“我把辣椒当成苹果切,就一点也不辣眼睛了。”

那段时间,也是陶华碧最艰难的一点时期,

工作量比以前翻了几倍,她还落下了非常严重的肩周炎。

虽然当时制造了不少的辣椒酱,

但是买的人却不是很多,大多都是村里熟悉的人。

于是陶华碧就开始带着自己的辣椒酱挨家挨户的去卖,

有时候还会找到一些食堂去推销,

凡是吃过她辣椒酱的人都赞不绝口,纷纷找到她开始回购。

但是当时的年代,也有很多人回来找麻烦,

陶华碧只能一个人拿着大铁勺守卫自己的辣椒厂,

这才得以延续下来。

“老干妈”一天比一天卖的好,想跟着陶华碧干的人也越来越多,

但她绝对是个好老板,只要员工有需要的地方,

他就一定会伸出援手。

年,辣椒厂已经由原来的40人扩建到了人,

陶华碧没读过书,自然不懂得怎么管理。

于是大儿子李贵山就跑来帮忙,

她管生产,儿子就负责运营,

有时候需要负责什么文件,她就让儿子读给她,

她不识字,也不会写自己的名字,

于是儿子就把“陶华碧”三个字描出来,让她照着写,

后来她写自己名字也熟练了,但这一生也只会写“陶华碧”三个字了。

年,“老干妈”辣椒酱生产值突破了万元,

年更是直接突破了一个亿,

这时候,辣椒厂也只不过成立了两年,

就有了如此大的规模,不禁让人感到佩服,

而且公司的账上面没有一分钱的银行贷款,全部是靠现金结算,

更别说是偷税漏税了,而且员工的福利也十分的好,

大家也都愿意跟着陶华碧闯荡,

她能有今天的成功,全部靠自己一颗朴素的心。

04

1年,陶华碧向一家供货商订购了件玻璃瓶,

但生产好以后,有不少顾客反应“老干妈”出现了漏油的现象,

陶华碧听了以后义不容辞的召回了这批货,

当时的管理人员向她建议:

“可能只是个别封口不严,把货追回来重新封一边口就行了,不然损失太大,件啊。”

但是陶华碧却不准备采取,她把之前定做成瓶的辣椒酱全部拿了出来,

当众销毁了全部产品,每件里面有32瓶,

一下子砸了瓶“老干妈”。

正如陶华碧说的那样:

“钱是一张纸,名声最重要,做老板首先要会做人,坑人骗人,人家口水都要把你淹死。”

而这句话也是陶华碧多年来创业一直所坚持的,

诚信是她的底线。

后来,老干妈的生意越做越好,市场上出现了许多假冒伪劣的产品,

甚至已经达到了50多种,

于是陶华碧又开始了自己的维权之路,

她每天东奔西走,坚持和造假者斗争到底,

当时许多相关部门都受到贿赂坐视不管,而陶华碧自然也不放弃,

她声称就算倾家荡产,也要讲道理。

3年,这几年的努力终究得到了回报,

她得到了公诉,虽然这几几年公司一直处于亏损状态,

但她还是坚持选择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即使有许多制造玻璃瓶的商家拒绝再和她合作,陶华碧依然不在乎。

正是靠着这份坚持,陶华碧才能把“老干妈”这个品牌越做越大,

5年,老干妈的产值已经突破了10亿元。

随着自己的企业日益规模越来越大,随着年纪越来越大,

陶华碧也开始准备退居幕后,

全部交给了两个儿子打理。

大儿子李贵山把握市场,二儿子李妙行盯准生产线,

他们分摊了公司的股份,陶华碧也只是象征性地持有了老干妈1%的股份,

平日里她的工作也只是签字盖章之类的。

可令她没想到的是,后来大儿子李贵山却打着公司的名声干起了房地产,

到最后房子没改成,却成就了一大堆烂尾楼,

许多曾经相信他的业主纷纷倒了大霉,组团哭诉起来。

那段时间,老干妈销售量一直受到影响,

许多人开始抨击老干妈做事不地道,

本已经退居幕后的陶华碧又再一次的站了出来,

这一次她把矛头直怼向了儿子。

“这些都是李贵山的个人行为,与老干妈无关。”

但老干妈业绩下降的原因还不止这些,

许多人反应,陶华碧的老干妈味道变了,

已经不如从前那般好了。

于是她开始查明原因,原来是小儿子为了降低成本,

把原来的贵州辣椒全部换成了价格低一般的普通辣椒,

虽然利润更高了,但是口味却大不如前。

陶华碧恨铁不成钢,于是重出江湖,

把原材料又换成了以前的贵州辣椒,

这才解决了这次的危机。

05

至今老干妈已经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许多国外的大型市场,都可以看到中国生产的“老干妈”,

对于异乡漂泊的人们来说,这绝对是回味家乡美味最好的东西。

在贵州,“老干妈”一直都是纳税大户,

年后的三年间,老干妈一个企业就给国家纳税纳了45亿元,

这不仅是国家的义务,也是陶华碧一直坚守的一份责任。

其实,能有今天的成就,一直都离不开陶华碧的一份坚持,

那几年,“老干妈”一直都是贵州的第一纳税大户,

但有一年,税务部门账目上莫名其妙的少了30万,

常年位居第一的陶华碧一下子变成了老二,

于是她气愤愤的找到了纳税部门,想讨个说法。

“办事情要有一说一,我明明纳税第一,怎么给我弄到第二,那30万税款你们给我弄哪里去了?”

每一次纳税的时候,不用等人来催,

陶华碧一定是最主动的那一个,他是个善良的人,

能让国家帮助一些需要帮助的人,她会觉得很满足。

有人说,老干妈能走到今天,

完全是因为陶华碧是个销售天才,

但是从来没有上过学的她连字都不认几个,更不要说去学习一些销售技巧了,

他能走到今天,完全是因为自己心中的一份善良。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如今,已经75岁高领的陶华碧已经有了满头的白发,

她不像其他企业家那样,有钱后尽情的挥霍,

她一直都是在本本份份的做着自己的企业,

希望人们可以喜欢她的“老干妈”。

陶华碧创建了属于她的“辣椒帝国”,这也是一个女企业家一生的故事,

如果有来生,她想做一名将军,为国家上阵杀敌,保卫四方,

这辈子,她先做一个善良的女企业家,

用自己的力量,打造一个中国特有的国际品牌,

陶华碧这一生,做到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guiyangwanbao.com/wbls/14042.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