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下半年开始的第一天,老干妈和腾讯一起冲上了热搜,成了沸点。
谁也没想到老干妈和腾讯也有一战。
事情很简单,三个为了“网络游戏礼包码”的大龄网民私刻了“老干妈”的公章,与腾讯签了一千六百多万的广告推广合同。
然后企鹅很努力地推广了大半年,而所谓的“老干妈”没给支付一分钱,于是企鹅将老干妈告上法庭,冻结了老干妈千万资产。
结果老干妈说了,从没跟企鹅合作,没有过推广,企鹅被骗了,顺便帮忙报了个警。
结局就是警方抓了冒充“老干妈”的骗子,而南山必胜客被三个骗子生生给玩成了铁憨憨,导致企鹅x老干妈年度大戏出现了神转折,最终演变成了一出互联网热播剧《逗鹅冤》。
一时之间,全网是人是鬼都在笑,只有企鹅在“挨揍”。而最终最大的获益者是那个几乎什么都没做就免费被推广被上热搜的老干妈。
这里不得不说一下,那个让企鹅茶饭不香变成憨憨的女人——老干妈陶华碧。
01苦中作乐
年1月,在贵州省湄潭县的一个偏僻山村,未来的国民女神陶华碧出生。
她是家里的老小,上面有7个姐姐。父母本想添个男丁,好有个劳动力帮忙干干农活,结果看到又是一个女孩,眼神里有稍许失望,但也一样爱着她们。
当时,新中国还没有成立,贫穷不仅是这个家庭,更是那个年代的“主旋律”。
陶华碧一出生就吃不饱穿不暖,跟平常人家一样,每年只有到过年的时候才能吃一顿肉,还很小的陶华碧经常忍饥挨饿。
父母两人供养8个子女吃饱穿暖已经费尽力气,实在供不了她们去读书,所以陶华碧从来没有上过一天的学堂。
到了现在,已经是国民女神的她大字不识几个,仍只认得“陶华碧”三个字。
在那个饥荒岁月里,陶华碧开始学会了挖野菜、吃根茎,并用她仅有的一点口粮,调成了“美味”的食物。
为了提高口感,陶华碧便跑到山里面,采集一些特殊中药材,再用上自家的辣椒,酿制成一种天然风味辣椒酱。
七个姐姐吃了都对她的独家辣酱赞不绝口,父母也对她开始刮目相看,这让她很有成就感。
童年的她坚持苦中作乐,坚持对美味的追寻。日子虽苦,但也留有美好。
年坚守
20岁那年,陶华碧嫁给了一个贵州地质队的地质普查员,并有了两个可可爱爱的孩子。
然而好景不长,丈夫患上了严重的肝病,为了给他治病、供孩子们上学读书,陶华碧决定南下广州打工赚钱。
为了省钱,她每顿饭就是馒头配辣酱,省下来的钱都寄回了家里。
丈夫的病越来越重,没几年就去世了,她不得不回到家,独自抚育孩子们吃饭、读书。
当时经济条件有限,陶华碧便开始练摊,做起了地摊经济。
她卖过米豆腐,也卖过5毛钱的黄瓜。当时她进价3毛,别人都卖一块,她只肯卖5毛,她觉得做人赚钱要厚道,不能赚的太狠。
一来一回,回头客就越来越多……那时街边的商贩、行人都认识了她。
就这样,她坚持了10年。
03实惠饭店
一天,陶华碧去一家小店吃冷面,饭馆很是冷清,见不了几个人。
冷面刚下肚的陶华碧跟这家店的女老板说:
“妹子,给你说句实话,你这面做得不够地道。”
老板觉得陶华碧人很实诚,就希望她能给饭馆卖一卖凉面、凉粉。陶华碧一想,反正练摊也赚不了几个钱,倒不如卖凉面,帮了别人也帮了自己。
于是她决定转做凉粉生意,每天工作到凌晨一两点才休息,第二天一大早背着背筐去龙洞堡的学校边上卖。
这一送不要紧,大家吃凉粉的同时,也离不开她送的辣椒油了。
后来航天器材学校一个曾帮过她的的杨老师跟她说:
“你开个饭店吧,肯定比给饭店送凉粉有赚头。”
陶华碧犹豫了,她摆摊是生活所迫,而让她开一家饭店,她有点畏首畏尾,一直拿捏不定主意。
杨老师劝她:
“现在搞原子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你一个人拉扯两个孩子不容易,给人家打工不如自己当老板,我相信你能行。”
陶华碧被说动了。
年,陶华碧在贵阳市南明区龙洞堡贵阳公干院的大门外侧,开了个专卖凉粉和冷面的“实惠饭店”。
几张桌子、几把椅子、一口锅、一些碗筷就是陶华碧的全部家当。
这一年,她42岁,她不会想到多年后她会拥有一辆A牌照的劳斯莱斯。
当时她做的米豆腐价低量足,外加她的独特辣椒酱,瞬间就吸引了附近几所学校的学生。
常来吃饭的学生中,一个叫欧阳梓刚的学生,只顾着打架,不好好学习。陶华碧想,孩子就像一颗小树,长歪了,这辈子就算完了。
每次梓刚来吃饭,陶华碧都会教育他:
“孩子啊,你现在不好好努力,以后怎么考大学?考不上大学,以后在社会上难立足呀!”
但梓刚根本听不进去。
后来,陶华碧才知道梓刚家里很穷。为了能吃上饭,梓刚就充老大,一些家境好的兄弟就会时不时支援他两块钱,勉强维持生活。
这让她想起了自己的童年,自己姐妹八人吃不饱饭的情景。于是,陶华碧都不再收他的钱,梓刚也慢慢被感化了。
一天,梓刚吃完一碗冷面后,忽然叫了陶华碧一声“干妈”,由于欧阳梓刚在学校里很有人缘,他的朋友们,也都跟着叫了起来。
陶华碧的店,成了这群孩子们的家,忘了带钱就让他们赊账,忘了还钱她就不要了,看到他们的衣服破了,膝盖露出来了,还会忙里抽闲,给他们补上衣服上的洞。
这之后梓刚就开始发奋学习,他说:
“我不能对不起我干妈,等我有出息了,一定让干妈的饭店成为贵阳最大的饭店,再也不是这种石棉瓦搭建的棚子。”
多年后,梓刚成为贵州长顺县的政协委员,某茶叶公司的副经理,然而这时他的干妈已不再需要他的豪华饭店了。
因为陶华碧开饭店时的这些善举,“老干妈”的名声逐渐传开了......
04辣椒酱工厂
年贵阳修建环城公路,偏僻的龙洞堡成了主干道,途经的货车司机很多,他们经常会到实惠饭店吃上一口。
吃完之后,陶华碧还会免费送一些辣酱和小吃他们带回家。
这些货车司机将龙洞堡老干妈辣酱的名头传遍了贵阳,很多人甚至专门开车过来买辣酱。
对这些慕名而来的人,陶华碧都半卖半送,但渐渐地来的人实在太多,她送不起了……
一天中午,陶华碧的生意比较冷清,就关了店随便走走,发现周围十几个凉粉摊都生意火爆,一看才发现,他们用的都是自己的免费麻辣酱。
陶华碧心想:
“我说饭店的辣椒油怎么总不够用呢,原来供着这么多的饭店呀。”
这些摊主老板知道露馅了,就笑着建议:
“你趁早开一家调味店得了,省得我们整天派人去你那拿辣椒油了,我们也不好意思啊!”
甚至连街道办的工作人员也跑来劝说她:
“别办饭馆了,你办家辣酱工厂得了,员工、手续我们来帮你办妥。”
但陶华碧就是不同意。在她看来,开家小店就能维持生计还能帮到学生。她和街道办事处的人说:
“我的小店关门了,那些吃不起饭的穷学生怎么办?“
“每次我们谈到这个话题的时候,她都是这样说,让人根本接不下去话,而且每次都哭得一塌糊涂”
时任龙洞堡街道办事处副主任的廖正林回忆当时的情景说。
这时,让陶华碧办厂的呼声越来越高,受其照顾的学生也都参与到游说“干妈”的行动中。
在大家的呼声中,年7月的某一天,陶华碧把从南明区云关村委会租来的两间房改造成厂房,聘请了40名工人,做起了食品加工厂,专门从事生产辣椒酱。
由于老干妈的名号响亮,陶华碧决定把辣椒酱定名为“老干妈麻辣酱”。
05玻璃瓶
辣椒酱的产品、名字有了,但还没有包装。以前她的辣酱简单的用袋子凑合装一下,现在她需要一个正式的玻璃瓶来包装。
她找到了贵阳市第二玻璃厂,对方一年产量1.8万吨,根本看不起陶华碧这几百个的小订单。
陶华碧很气:我花钱买瓶子你还有不卖的道理?
于是她坐下来和厂长谈判,一嘴全是“硬道理”:
你嫌我要货少,哪个娃儿是一生下来就一大个哦,都是慢慢长大的嘛,今天你要不给我瓶子,我就不走了。
磨了几个小时之后,厂长实在没法,只能允许她每次用提篮到厂里捡几十个瓶子拎回去用,其余免谈。
陶华碧心满意足的拎着玻璃瓶回去了。
谁也不会想到,就是这次的“协议”,日后成了贵阳第二玻璃厂能在国企倒闭狂潮中屹立不倒,甚至发展壮大的唯一原因。
在多年以后,“老干妈”的规模爆炸性扩大,合作企业中不乏重庆、郑州等地的大型企业,贵阳二玻与这些企业相比,并无成本和质量优势,但陶华碧从来没有削减过贵阳二玻的供货份额。
陶华碧很倔,她告诉手下:
这家企业在我困难的时候帮过我,现在为点成本就不给单子,换了你,你能吗?
直到现在“老干妈”60%产品的玻璃瓶都由贵阳第二玻璃厂生产,二玻的4条生产线,有3条都是为“老干妈”24小时开动。
06最“笨”的推销
在产能扩大后,如何打开销路,扩大经营,成了老干妈此刻必须面对的问题。
陶华碧用了一个最原始的办法:她用提篮装着辣椒酱,走街串巷向各单位食堂和路边的商店推销,给他们试吃。
大家没见过这产品,很快就拒绝了她,陶华碧拍着胸口说:
“你先拿去卖,卖出去了再给我钱,卖不出就送给你!”
对方半信半疑,答应试试看。
一周后,各家商店、饭店纷纷打来电话,让她加倍送货。她赶紧派员工加倍送去辣酱,结果很快又脱销了。
陶华碧决定再次扩大生产,她给二玻的厂长打了一个
“我要一万个瓶子,现款现货。”
无论是收购农民的辣椒还是把辣椒酱卖给经销商,陶华碧永远是现款现货。
老干妈没有库存,也没有应收账款和应付账款,只有高达数十亿元的现金流。
07练习签名
已过50岁知天命的陶华碧,辣酱事业又遇到一道坎。
转做公司之后,陶华碧开始变得头大:做辣酱、跑生意她在行,但是搞管理她就是个“门外汉“。工厂变成公司,一切要走正规,什么都需要制度。
财务、人事报表需要处理,各种局有下达的文件需要贯彻,时不时还有企业会议需要她上台,对于没文化的陶华碧而言,这简直太南了。
后来,大儿子李贵山知道母亲的难处,决定回来帮母亲处理文件、整章建制。
李贵山读,陶华碧听。听到重要处,陶华碧会忽然站起来,用手指着文件说:
“这条很主要,用笔划下来,马上去办。”
根据她的口述,李贵山开始起草规章制度。
之前已经确认、需要签字的文件,陶华碧就会在右上角画一个圈圈,这是她从电视里学来的方法。
李贵山说这不行,你得签名,便在纸上写下陶华碧三个大字,让母亲练习。
陶华碧一边看一边摇头:
“这三个字,很庞杂,很庞杂呀,好打脑壳哦!”
练了三天,陶华碧终于能描出自己的名字,她高兴得请全体员工吃了顿饭。
后来有人问她练字的感受,她连说:比剁辣椒难、比剁辣椒难。
08商标之争
年之后,老干妈知名度扩大,各地假冒者蜂拥而至。
在众多老干妈的仿制品中,湖南华越老干妈与贵州老干妈最为相似,除了头像和厂标信息,整体的样式几乎一模一样。
而且国家知识产权局在给贵州老干妈授予包装专利后,又向华越公司授予了外观专利。
年后,陶华碧花费万元成立全国打假团队,打了五年官司才拿回老干妈品牌商标。
为了防止类似的事件再发生,老干妈公司先后注册了干老妈、老千妈、老干爹、老姨妈、老大妈等个商标。
它们围绕核心品牌“老干妈”修筑了一条商标护城河,保卫着陶华碧坚定又淡定的心。
09贵州名片
年7月,老干妈被美国奢侈品电商Gilt定位为尊贵调味品,限时抢购价11.95美元两瓶,以当时的汇率来算,两瓶要70多块人民币。
陶华碧说:
“我是中国人,我不赚中国人的钱,我要把老干妈卖到国外去,赚外国人的钱”
她确实做到了,在国内几块、十几块钱的酱到国外要卖到几十块钱。
年,陶华碧迎来了她最为辉煌的时刻,老干妈日销量万瓶,以.59亿元的品牌价值登上中国最有价值品牌强榜单,名列第位。
贵州政府更是因为她三年缴税18亿,带动万农民致富,奖励给她一个“A”的车牌。
老干妈和贵州茅台、黄果树一样,成了全国知名的贵州名片。
有感于年龄增大,孩子也有了管理经验,陶华碧决定退出一线,让两个儿子李妙行和李贵山接管老干妈。
然而,让陶华碧没有想到的是,她在老干妈如日中天的时候选择退休,老干妈却在两个儿子手里每况愈下。
10配方泄密事件
14之后,老干妈市场份额逐渐减少,配方泄密事件更是让老干妈雪上加霜。
老干妈技术骨干贾某自年起就跟随陶华碧研发产品,历任公司质量技术员、产品工程师,掌握公司核心机密。
年11月,贾某用假名字在竞品公司任职,从事质量技术管理工作,这家竞品公司生产出的产品与老干妈味道高度相似,老干妈因此遭受近千万元的损失。
儿子们似乎也没有把全部心思放在老干妈身上:小儿子的4家公司还与老干妈有关,大儿子的几家公司则涉足地产、酒店、药品等领域,和老干妈完全不搭边。
年3月有报道称,年近70的陶华碧只持有1%的股权,长子李贵山、次子李妙行(原名李辉)分别持有公司49%和50%股权。
这时一度有人开始怀疑,“老干妈”它不香了。而连续两年老干妈的销售量下滑,让陶华碧坐不住了。
“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落差?”陶华碧一问才知道,原来公司选用的辣椒已经不是贵州的辣椒,贵州的辣椒12、13元一斤,河南辣椒7、8元一斤,为了降低成本,公司采购了河南的辣椒作原料。
为了挽救老干妈的颓势,年已73岁高龄的陶华碧再出江湖,重掌帅印。
她出山的第一件事就是换回原来的配方,不出所料,当年便创下50.23亿元的销售收入,这是老干妈继销量下跌后的首次反弹。
11辣酱自由
老干妈几乎不打广告,有限的几次广告,都发生在最近几年。
年9月,老干妈卫衣亮相春夏纽约时装周的T台上。“国民女神”、“thegodmother”,与老干妈的logo一起印上卫衣,化身潮牌。
原本非常佛系的老干妈,没想到能以这种方式再度走红。
年,号称从不做广告的老干妈,发布一则视频:《拧开干妈》。
这是一首魔性MV,老干妈的形象从创始人陶华碧突然变成一个年轻小姑娘,留着相似的发型,穿着一身黑白女仆装,撅着屁股空手做出拧开瓶盖的样子。
不相信互联网的老干妈似乎终于“村通网”了,而陶华碧本人也在这两年被热心网友评选为与日本女星花泽香菜并肩的国民级宅男女神。
乘着千万留学生行李箱远渡重洋的老干妈辣椒酱似乎也开始年轻化、时尚化、全球化。
在商业世界里,陶华碧经常被拿来和任正非“并列”:他们都很低调,都坚持不上市。
在外面的人看来,他们都是民族品牌的代表,都是把中国的知名品牌卖到世界各地,挣着外国人的钱。
可口可乐一个神秘配方称霸全球,品牌故事被世人称道。
而老干妈辣酱的出现多少也有点神秘配方的意思,老干妈的品牌故事也正在”撰写中”……
最近不论企鹅与老干妈的剧情如何反转再反转,陶华碧都在淡定地乘风破浪,继续老干妈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