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晚报

您现在的位置: 贵阳晚报_晚报历史 > 晚报特点 > 读着读着,孩子就被抓去结婚了贵州

读着读着,孩子就被抓去结婚了贵州

发布时间:2023-3-14 11:05:55   点击数:
北京白癜风医院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4%ba%ac%e4%b8%ad%e7%a7%91%e7%99%bd%e7%99%9c%e9%a3%8e%e5%8c%bb%e9%99%a2/9728824?fr=aladdin

贵州公益行讲述人

Clara岳老师

国际教育专家,创新教育实践家,通透首席家庭教育管家,通透教育COO,前后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清华大学,赴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普林斯顿大学、牛津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希伯来大学等国际顶尖大学访学。

在教育行业沉浸十多年,已陪伴+家庭营造和谐正向的家庭关系,并成功辅导+学子实现自己的国际教育梦想。

本文推荐阅读时间10分钟

篇幅较长,希望您耐心看完:-)

从北京到贵阳再到晴隆县,我们的飞机一路向南,轰隆隆的大巴在盘旋的山里上开了三个多小时,经过12个小时的颠簸,终于抵达目的地,我们一行人步行翻越大山,向着最后的苗寨进发,路途中,我们大口呼吸着山里的新鲜空气,正值盛夏,空气湿润,满眼的郁郁葱葱,到处一片安静祥和。

错落有致的苗寨,散落在山水之间

这里是苗族聚居区的一个小村落,房子一座座呈现水泥色,民风淳朴,这里的人家,父母大部分都外出打工了,留下的是老人和孩子相依为命。

所以,孩子们早早就学会了放牛,喂羊,种地,也早早地学会了洗衣做饭,大一点儿的孩子,已经承担起了家庭的重担,不仅打点自己的生活起居,也需要照顾好家里的老人,而留给学习的时间少之又少……

喂羊放牛他们信手拈来

第二天一早,我们顾不上休息,迫不及待地前往菁口小学,红色的小学大门被推开,映入眼帘的是三层白墙红瓦的矮楼,看上去还很新,问校长得知,这里是新校区,刚刚建成没几年。

干净明亮的新校园

我们通透教育为学校捐献了新的图书馆,并赠送了很多图书,为孩子置办了新的课桌椅,现在,孩子们能在整洁明亮的教室中上课了,我们给孩子们带去了新的校服和生活用品,换了新的运动器材,孩子们特别开心。

虽然我们送给了孩子们很多书,但还远远不够,如果您有捐书的意向,不妨联系我们,捐书就等于给孩子们打开新的世界。

通透教育捐赠的爱心图书室

午饭时,我们和孩子们一起品尝了营养餐,有肉有菜,营养均衡,这些年伴随着国家贫困地区助学政策的相继下发,还有各界爱心人士的捐赠,学校的硬件设施终于有些起色,孩子们的营养餐终于有了着落。

孩子们的营养餐,味道也不错;-)

但遗憾的是,软件的速度却远远没跟上。这里最缺的是老师,学科老师特别是心理辅导老师,因着这里孩子的成长环境,家庭教育和父爱母爱的缺失,加上贫困导致的生理和心理的双重压力,导致特殊家庭较多,孩子们存在心理问题的比例相对较高,而很多老师却缺乏这项能力,无法对孩子进行疏导。

所以,我们欢迎大学生、心理辅导老师前来支教,当然,在线上教育发达的今天,希望我们的老师们、家长们还有一些机构,可以为大山深处的孩子们送去免费的线上课程内容。因为,知识改变命运,对他们来说太重要了,他们没有别的退路,要么被迫结婚,要么学习改命。

多年未站上讲台的我,给孩子们精心准备了一场小课堂,主题是“我有一个梦想”,我跟他们讲外面世界的样子,孩子们听得很认真,看着他们黝黑的脸颊上,两眼放光,我们从他们的笑容中我看到了他们对知识的渴望。孩子们上课、写作业很认真,打饭、洗碗也井然有序,我不禁感慨,他们太懂事了,也太让人心疼了。

下课后和孩子们合影

贵州乡村公益行是我们通透教育和北京公益发展促进会共同发起的,目前,我们已经长期资助了三所当地的学校,并将持续进行下去。

今年清明期间,我们到访时,贵州天气渐暖,去的老师们已经换上了短袖T恤,而很多孩子却依旧穿着厚厚的棉衣。

由于贫困,很多孩子是被哥哥姐姐照顾,基本是散养模式,除了温饱,他们时常脸上脏脏的,衣服脏脏的,家徒四壁,甚至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

每个家庭基本上都会有四五个孩子,往往是家里的老大,承担起照顾整个家庭洗衣做饭、生活起居的重任,着实让人心疼。

我们讶于为什么家庭如此贫困却要生这么多的孩子,来增加养育的压力,而村中除了种茶、畜牧,基本没有其他经济支撑,大部分父母都只能外出打工来维持生计。父母长期缺席,家庭教育缺位,爷爷奶奶代为照顾,却无法给孩子精神上的富足,很多孩子究其一生也没有走出大山。

最可悲的是,他们不想走出去,想不到要走出去。

一个孩子坐在家里的地上

这里每家基本上都是这样的陈设

临行那天,学校为我们举行了温馨的捐赠仪式,孩子们穿上苗族特有的服饰,向我们表示感谢,在苗族服饰的衬托下,女孩子们更显得的娇嫩婀娜,在阳光下,越发明媚。

如果我们能够帮助她们把自己的求学之路走完,走出大山,见识更宽广的世界,这个公益项目才变得更加有意义。

我们老师和当地老师及孩子们合影

最近张桂梅校长20年前在讲台上倒下的视频刷屏,面对生死的抉择,她选择护送当时的初三学子最后一程,万不得已才选择去就医,后被确诊为子宫肌瘤,在手术后24天她就重新站上了讲台,12年间张桂梅走过11万公里的家访路,就是为了把那些辍学的孩子重新拉回来,读书,走出去!

片中张桂梅跋山涉水来到学生家,带着恨铁不成钢的语气问学生,为什么不告诉她不上学了,学生转过头带着哭腔的说道:“不想上了。”

此时张老师已经泪流满面,她知道学生是违心的,她抱住学生,心疼地擦去泪水。

最后,她劝学生说:“跟我走吧,在我那睡,在我那吃,自己下好决心,把书读出来。”

张桂梅去学生家带学生回校上学

来源:央视新闻

这一幕,相信很多人都会泪目,而在贵州,校长告诉我们,这里如果有像张桂梅这样的老师,很多孩子的命运或许就不一样了。

此次贵州行,我们走访了很多家庭,给我们最大的感触就是,如果没有通过知识改变命运,那么她们将被命运改变。

很多孩子读着读着,过了个周末或者一个假期就不见了,等学校再听到消息时,孩子已经被抓去结婚了,这样的事情,在这大山深处,每天都在上演。

而最可怕的是,她们已经习惯了。她们认为十几岁嫁人生子是一件稀松平常的事,这是让我们最担忧的。她们应该走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的,她们有权利选择更多彩的人生,而不是一辈子窝在山沟沟里,结婚生子,被贫困困住一辈子。

而在贵州的这些小村子里,即使义务教育是免费的,上学的成本很低,孩子们到十几岁的年纪就会在家里的安排下结婚,即便没有达到法定年龄,这成了一种世代传承的风俗,邻村就进结婚,祖祖辈辈生活在大山,要说早早结婚的意义是什么?从一个贫困家庭转移到另一个贫困家庭,依旧摆脱不了贫困,所以,我们问过一些家庭,他们也说不出所以然,只不过世代如此,约定习俗。而这个习俗,却不知道耽误了多少能够凭借自己的努力走出大山的孩子。

一个孩子的侧脸

稚嫩的脸庞透露着与年龄不相符的成熟和稳重

在我们走访的家庭里,有几个故事让我们印象深刻,这其中有悲也有喜,有难过也有让我们看到希望。

下文故事中人名均为化名。

一个特殊贫困家庭——

父亲和爷爷双双患病,长期靠低保生活。

孩子乖巧,学习好,却眼中无光。

这个故事,最让我们揪心,在果果六个月大时,她的父母就离异了,母亲撇下她远走他乡,自此之后,只能跟父亲和爷爷奶奶相依为命。在果果两三岁时,噩耗再次降临,父亲出了车祸导致瘫痪,只能长期卧床,或靠轮椅活动。雪上加霜的是,果果的爷爷也长期患病,家中丧失了全部的劳动力,他们一家只能依靠低保生活。

果果现在上小学四年级,学习成绩很好,但乖巧的程度已经到了令人诧异的地步,她像是一只受伤的雏鸟,从小缺少爱的浸润,只能不得不面对这个一贫如洗的家庭,以及这个压抑的成长环境。

村中某家的卧室

我们给果果家送了很多生活用品,她并没有像其他孩子那样很兴奋,反之,异常冷静,甚至冷漠,眼中无光,毫无情绪起伏波澜。从她身上,我们感觉到孩子可能已经有了严重的心理问题,而这里的心理辅导老师却奇缺,有的孩子曾在学校无故打人,学校寻遍了周边村子的老师,也没有找到心理老师,最后只得找到了一个幼儿园的老师,老师跟孩子心平气和地聊天,才把孩子“制服”。

从贵州回来一段时间了,至今,果果冷漠的脸和低垂的眼还历历在目,此行我们最大的感受就是,软件的速度已经远远追不上硬件,孩子的心理问题很大,家庭教育的问题也很大。

一个懂事、乐观、阳光的小孩

立志将来要做一名教师。

杨小美是家里的老大,下面还有三四个弟弟妹妹,目前就读小学六年级,她学习很好,班里四五十个孩子,常年保持第一名。父亲常年外出打工,而母亲为了照顾孩子们选择在家留守,但是也终日就近打工,白天基本不在家,家里的重任理所应当落在了小美身上。小美负责给弟弟妹妹们洗衣做饭,照顾他们的生活起居。

我们去小美家的时候,墙上挂满了奖状,密密麻麻的“第一名”。

杨小美的奖状墙

小美很懂事地给我们搬好板凳招呼我们,从她身上我们感受到了阳光和淳朴,即使家徒四壁,但依旧笑意盈盈,对待客人充满礼貌,可以说是“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的典型。

谈到将来的梦想,她说想当老师,一个孩子朴实的心愿,想要实现,其中的路不知道有多远。

再过几年小美就到了村里的“适婚”年龄,我们试探着问杨小美,你会选择结婚吗?她思虑再三,说了三个字:“不知道。”

我们追问,如果家里想让你结婚怎么办?她答:“那我就去兴义(兴义市,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辖县级市,是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首府)上学吧。”

我们不知道她这个小小的愿望能不能实现,也不知道这个学习的好苗子,能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

村中小路

离开小美家的时候,我们有一个最大的感受就是,这里的教育的观念落后,孩子们并没有必须要通过读书走出大山的强烈意愿,反而是习惯了大山里世世代代的生活方式,而正因如此,贫穷也在这里,代际传递。

由此可想国家脱贫攻坚时提出的“扶贫先扶智”,是多么的贴切。

山沟里的创业榜样——

誓将孩子培养成才。

有一位彪悍的母亲,从嫁过来的一贫如洗,到和丈夫一起创业,既经历过创业的挫折,也曾因经验不足而赔到砸锅卖铁。

到现在,父亲专攻工厂的生意,母亲一人养着几百头牛羊,更在养殖的空隙,不遗余力地直播带货,将大山里的互联网+畜牧盘活了,也让这个贫困的家庭走向了致富的道路。

夫妻俩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把这五个孩子供出来,送到好的学校读书。随着经济条件逐渐变好,家中的孩子都能得以按照自己的理想去生活,遵循他们的兴趣爱好,去到好的学校,他们的教育观念和为生活拼搏的精神,让我们肃然起敬,我们也相信,他们的生活也会越来越好。

老校长的教育情怀:

儿孙人才满堂。

在行程的最后,一座吊脚楼吸引了我们的注意,走进去一家人热情地招待我们,小孩子很有礼貌地给我们端上了现摘的黄瓜,还有花生、瓜子等,非常丰盛。

一家人用黄瓜、花生、瓜子以及其他山货热情款待我们

经过攀谈才知道,这家的爷爷就是当地学校的老校长,虽然儿子和儿媳都出去打工了,但是他们对后辈的教育却从未松懈,爷爷拥有着朴素的教育情怀。目前大孙子已经从政法毕业考到了兴义的体制内,这也给弟弟妹妹做了很好的榜样。

爷爷非常乐观,他向我们透露,去年被确诊癌症,医生说没有几个月的时间了,但直到现在他还好好活着,他希望能够陪孩子们时间再长一点,我们也衷心地祝福这个乐观的爷爷健康长寿。

接下来的八月,我们将还会有一次公益行,从8月12日到18日,为期一周,我们还将去到多所当地的小学,走访更多的家庭,更切实际地解决他们的困难,特别是心理方面以及教育观念方面。

此行我们看到的或许只是冰山一角,这一个个藏在大山深处的小小村落里的孩子们,我们要帮助的,不仅是解决他们生活、学习上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能够潜移默化地改变这里世代相传、根深蒂固的家庭教育观念。

学校教育很重要,这是孩子们能够通过知识改变命运的最重要的途径。而在那之前,如何让孩子们愿意走进学校,让这里的人们意识到教育、知识的重要性,才是更加亟需解决的问题。

我们欢迎更多的家长和孩子们,尤其是大城市的家庭,和我们一起,走进大山,去那些人们不曾看到的角落,那里藏着一群孩子们未知的未来,一点点力量或许就可以改变他们的一生。

我们相信这是一堂最好的家庭教育课,而这堂课是无价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guiyangwanbao.com/wbtd/13988.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