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6日上午,《人民日报》官微头条以《急寻!这4位北大学生,你们在哪?》为题,讲述了一名6个月婴儿因面包卡喉,面色发紫、呼吸困难,列车员与四名大学生联手上演教科书式急救,成功救助婴儿转危为安的事迹。孩子获救后,其爷爷希望通过媒体,寻找这4位热心的学生以表感谢。
救人现场
17日上午,天眼新闻记者找到了这4名大学生,他们全部来自贵州。
4人分别是:北京大学护理学院的陈中阳(凯里市)同学、鄂州市职业大学护理专业的谌丽(安顺市)同学、江汉大学临床医学(全科专业)的吴婷婷(凯里市)和邵颖(贵阳市)同学。《人民日报》官微报道:
四名大学生联手上演教科书式急救
1月12日17时31分,G次列车上,列车长翟超接到2车厢乘务员的紧急呼叫,称车厢内一名6个月大的婴儿被食物卡住呼吸道,情况十分紧急。列车长翟超迅速赶往现场,同时通知乘务人员立即通过广播寻医。翟超赶到现场时,婴儿已经面色发紫,表情痛苦,且一动不动。孩子的爷爷、奶奶不停地呼救。了解到婴儿是被喂食面包后出现呼吸困难,翟超迅速抱起婴儿,用培训时反复练习过的海姆立克法对婴儿进行急救,同时大声呼喊疏散周围旅客,保证空气流通。大约30秒后,婴儿吐出部分堵塞物,呼吸逐渐恢复。与此同时,4名学医的大学生也赶到现场。经过几人联合救治,婴儿终于吐出全部异物。18时19分,列车提前4分钟到达怀化南站。很快,婴儿被车站医院。目前,婴儿已脱离生命危险。1月15日中午,孩子的爷爷给列车长翟超发来信息,再次表达了对铁路工作人员的感谢,并提出了一个的心愿:希望能够找到当时车上参与救治的4名大学生。1月17日中午11时许,天眼新闻记者找到了这4名大学生,他们并非全是北大学生,而是来自三所不同的高校。他们分别是:北京大学护理学院的陈中阳同学、鄂州市职业大学护理专业的谌丽同学、江汉大学临床医学(全科专业)的吴婷婷和邵颖同学。与此同时,他们全部是来自贵州的学子(1名男生,3名女生)。当天,放寒假的他们乘坐G次列车,返回家乡贵州。谌丽同学:第一次救人以后继续努力17日中午11点过,记者电话联系上谌丽同学。提及动车上救人的一幕,她说,现在回想起来有一点点后怕。
鄂州市职业大学护理专业的谌丽
“第一时间听到广播时,我确实犹豫了一下。”谌丽同学直言,由于自己只是大三学生,在听到广播播报时,她担心患者病情严重,她没有能力去施救,毕竟自己只是一名大三学子。再认真一听,得知是小孩被面包卡喉后,这时,她立即起身,从6车厢径直往2车厢奔去。“小孩卡喉,这个我可以。”谌丽同学从开始的犹豫变得坚定起来。因为在学校里,老师经常教他们海姆立克急救法。到达2车厢后,里面的情况有些失控。“孩子奶奶一直在哭,其他乘客围在周围。”这时,谌丽甚至都看不清到底是谁将婴儿递到她手上。不好,婴儿身上冰凉、呼吸困难、面色发紫。来不及多想,谌丽赶紧对婴儿进行了海姆立克急救法,一下、两下、三下。。。。。。“行!出来了,出来了。。。。”大约一分钟时间,伴随众人的雀跃声,卡在婴儿喉咙里剩余的面包全部吐了出来。虽然面包吐出来了,但是没有婴儿的啼哭声。“孩子咋没哭?”大家又慌了起来。想到平时学的知识,谌丽赶紧将孩子嘴巴打开,想找压舌板将婴儿卷起的舌头压平,环顾四周,没有。为了救人,她来不及多想,直接用自己的手伸进婴儿口腔里,用手指将婴儿卷起的舌头捋直。直到这时,婴儿呼吸才开始变得顺畅一些。当孩子转危为安后,一直忙着救人的谌丽同学才抬了下头。这时,她发现除了列车长帮忙外,身边还有另外3名学生也一直在协助救人。如今,再回想救人的那一幕,谌丽坦言,现在回想起来确实后怕,后怕自己能力有限,没能帮助到孩子,不过,经过这次救人后(第一次),以后要继续努力学医,在未来的日子里,去挽救更多的生命。陈中阳同学:
临危岂罔闻见危必有为
在救人过程中,谌丽同学是第一位冲到2车厢的学生,接着就是来自北京大学护理学院18级本科生陈中阳(唯一一名男生)。
北京大学护理学院的陈中阳
回忆事发经过时,他仍记忆犹新。他说,虽然自己是医学生,但一开始听到列车广播寻医时,挺犹豫的。“因为我觉得自己很菜,怕应付不了”。后来,广播持续了三次,他热血沸腾,直接从自己所在的6车厢冲到2车厢。没想到,当他到了2车厢时,看到谌丽同学正在对婴儿进行拍背、海姆立克等急救措施。就在这时,他对车厢环境进行了评估,建议大家不要围观,接着询问婴儿窒息发生了多久?因什么食物发生的窒息、食团有多大?紧接着,他转头和乘务员商量,让乘务员联系医院。再之后,他又与谌丽同学一起交替进行了拍背、海姆立克施救措施。在婴儿恢复呼吸后,两人继续交替用手指为其开放气道,防止口唇紧闭(患儿鼻腔有出血)或舌根堵塞气道,同时,还不停的进行指肚按压虎口等急救措施。“患儿有两颗不大的中切牙,顶着手指还是挺疼的。”陈中阳说,让他暖心的是,就在他和谌丽施救婴儿时,身边又多出了两名女生,见到他们在施救,这两名女生也参与了进来。她们不仅参与了拍背等急救措施,还打电话寻求“外援”帮助。接下来的时间里,大家随时观察孩子的基本情况,如呼吸脉率、口唇颜色、意识状况、出血情况等。直到傍晚6点过,大家和列车长一同把孩子送到了急救人员的手里后,大家才缓了一口气。同样,谈及这件事的感想,陈中阳说,对于此事,他有很大的触动。在急救过程中,孩子有一段时间意识状态变差,当时他挺担心的,担心孩子失去生命,担心看着一个生命从他手上流失。直到婴儿转危为安后,他才平静下来。后来,他在朋友圈发了一条动态:“第一次参与急救,发生在回家的动车上,学医真好啊。”评论下,获得满满的点赞。吴婷婷和邵颖:临危不乱手机视频找“外援”和陈中阳一样,起初,坐在7车厢的吴婷婷和同班同学邵颖,在听到广播时,也犹豫了一下。
汉江大学临床医学(全科专业)的吴婷婷
“当听到第三遍广播时,我俩再也按耐不住了。”吴婷婷同学说,最初她们也自认为自己只是大二的学生,担心能力不够,直到广播一遍遍传来时,她们意识到应该很急。于是,两人相互鼓励:“先去看看,去协助一下也可以。”当两人来到2车厢时,看到另外两名同学正在对婴儿进行急救。看到孩子的情况不容乐观,孩子奶奶一直在哭,吴婷婷赶紧去安慰老人,让老人尽量保持平静,并建议老人要不断呼喊婴儿的名字,尽量不要让婴儿昏睡过去。她一步步教,老人一步步学。这时,在一旁的邵颖同学也没闲着。
江汉大学临床医学(全科专业)的邵颖
她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