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道大门,有几级台阶,我们拾台阶而上中午,游园的人不多
后来,我多次走进翠微巷午后,我时常漫步翠微巷,享受午后的休闲时光,我喜欢翠微巷这条小巷
清道光年间(1821年——1850年),观音寺又改名水月寺,仍祭祀观音《贵州府志》记载:“水月寺即观音寺,在府城南门外南明河上,去甲秀楼数步,前临浮玉桥,桥上旧有涵碧亭,今圯寺门有阁曰拱南,大殿三楹,殿中有方,有千佛铜塔一座,高可九尺后有大士殿,旁有澹花空翠园林,内客厅数楹”改名数次,最后更名为翠微园
今年年初,我调到贵阳市第九中学工作在我学校的附近,有一条小巷叫翠微巷
驻足观看,抬头看见翠微园大门上有一副楹联,上联为“半岭通佳气”,下联为“双桥贵阳晚报报电子版落彩虹”,很耐人寻味黔灵多山,翠微园原来建在半山之上旁边立有一块牌子,上面记载翠微园的历史,可上溯到明朝宣德年间(1425年——1435年),最早叫南庵翠微阁在历史上曾有南庵、观音寺、圣寿寺、忠烈祠、武侯祠、水月寺等名称,翠微园是它后来的名字
翠微巷60号的大正官府,是一座白色的别墅楼房,正在装修
在澹花空翠园林的回廊,我们从墙上挂的一幅旧照片,看到在我们现在所处的翠微园和甲秀小学的位置,原来是两座小山,翠微园在城之南,依山而建,只不过历经了几百年的历史,城市发展,变化巨大,现在城市里高楼林立,高楼竟然把山淹没了在我们生活的这座城,山多水多山与山相连,山与水相依明宣德年间,这两座小山上建了两座建筑,因在城之南及河的南岸,贵阳晚报新闻网故名南庵在南庵旁边,另一座建筑得名翠微阁黔中大地,山川秀丽,风景优美,南庵依山傍水,翠微阁得山水之精华,掩映于翠竹绿树之中
南庵后来改名为圣寿寺,弘治《贵州图经新志》记载:“圣寿寺在治城南门外霁虹桥之东,旧南庵前临清潭,后负崇岗,群峰列谳,左右环绕,草木竹石,错置杂陈”
王阳明先生于明正德四年(1509年),在贵阳讲学时,曾数次到南庵,留有《南庵次韵二首》写南庵胜景:“岩寺藏春长不夏,江花映日艳于桃山阴入户川光暮,林影浮空暑气高树老岂能知岁月,溪清真可鉴秋毫但逢佳境须行乐,墨遗风霜著鬓毛”
走到翠微巷深处,有一道侧门,上书“龙门书院”
明正德年间(1506年—1521年)中晚期,巡按贵州监察御史胡琼将圣寿寺改为武侯祠,祭祀诸葛亮,直贵阳晚报数字版至明末时期
在翠微巷,既可以一览南明河最美丽的自然风光,还可以细细品味它深厚的历史文化下了一个缓坡,我们就到了翠微园门前记得多年前,我曾来过翠微园那时,我是从南明河北岸,跨过浮玉桥,从甲秀楼过来的,翠微园给我留下难忘的印象,在这座城市堪称园中之冠历史也有580至600年了
我在这座城市工作和生活有二十多年了,我虽然知道翠微巷,但走进这条小巷是第一次午后的翠微巷行人不多,学校的学生喜欢去翠微巷,或独自一人享受孤独,寻找戴望舒的《雨巷》里的那种意境;或找一位同学结伴而行去看看风景……这里是学校师生午休时分的一个好去处我对翠微巷两旁的建筑颇感兴趣,是我喜欢的那种粉墙琉璃瓦建筑
从翠微园走出来,沿南明河走,南明河岸,垂贵阳晚报广告部电话柳抽丝,风景更美
在不同的时间,与不同的人,到翠微巷,都会发生不同的故事
清顺治十二年(1655年),南明永历九年,张献忠部将孙可望驻贵阳,将武侯祠迁到别处,改建观音寺,供奉观音菩萨清康熙《贵州通志》记载:“观音寺,在府城南堤,武侯祠旧址改建”
怎么彻底治愈白癜风国外治疗白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