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晚报

您现在的位置: 贵阳晚报_晚报历史 > 晚报理念 > 贵州最野钉子户,一家5代隐居山洞100多

贵州最野钉子户,一家5代隐居山洞100多

发布时间:2023-3-22 14:53:59   点击数:
北京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zj/

在城市房价高涨的今天,很多年轻人即使掏空自己和双方父母6个钱包仍然买不起一套房。

在北上广深等大城市,众多的北漂穷尽一生也难以在当地买下一间屋。

这个时候,很多人往往都非常羡慕那些家里有房有地的拆迁户。

毕竟只要一拆迁,有时候不仅可以赔付多套房子,

甚至还能得到一笔不菲的拆迁款。

以至于很多时候,只要一提到拆迁户时,

人们往往会意味深长地会心一笑,

然后再重重地感叹一句:有钱人!

但令人没想到的是,在人人都想进城,都想当城里人过上城市生活的今天,

贵州山区却有一户人家,

他们不仅一家5代人还居住在多年前先人留下的山洞里,

更重要的是,面对政府给房给补偿的拆迁要求,

他们坚决不要。

后来就连有外来的大老板表示愿意出1个亿换他们家的山洞,他们也不肯搬。

那么,为什么这户人家宁可放弃1个亿,

也要住在祖祖辈辈传下来的山洞呢,我们来看看。

01

众所周知,贵州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山洞众多且密林丛深。

而在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乐山镇大山中的一个洞穴里,

就住着一户特别的人家,这家男主人名叫祝应国,女主人名叫明芳容。

祝应国和妻子明芳容一共生了3个女儿1个儿子。

祝应国和妻子明芳容为什么会带着一家人住在岩洞里呢,

这就要从祝应国的祖先,他的爷爷祝老先生那一代说起了。

祝应国的爷爷原来有两兄弟,年轻时家里分家的时候,

祝应国的爷爷分到了这处山洞附近的一块土地。

当时为了种地方便,祝应国的爷爷便在这里的一处山洞盖了一座小茅草屋,时常住在这里。

后来祝应国的爷爷干脆把全家人都搬到了山洞里的小茅草屋里。

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祝应国的父亲,祝应国,再加上如今祝应国的子女和孙子孙女,

算下来,祝家一家5代人已经在这处山洞里居住超过一百多年了。

一百多年斗转星移,祝家住的房屋也由当初的茅草屋变成了木屋。

年祝家把茅草屋拆掉建成木屋后,

年乐山镇镇政府还专门拔款帮祝家把破旧的木屋重新进行了修翻,

加固更新和刷漆。

如今祝家在山洞里的小木屋,可以说是十分的坚固和舒适。

一百多年了,祝应国在这个山洞里出生,长大,结婚生子,后来又看着自己的3个女儿1个儿子出嫁娶妻。

如今66岁的祝应国早已经习惯甚至爱上了这处山洞里的生活。

年轻的时候,祝应国也曾经觉得这处山洞外出不方便。

当时就连一些盐,酱油,醋等生活用品,祝应国一家都要翻山越岭,走村串寨大老远地去外面和别人用以物易物的方式来交换。

就连小孩们上学,在一百多年前甚至几十年前时,因为交通不便,没有什么路的原因,出去一次都很麻烦。

但就算是这样,祝应国一家也从来没有想过要放弃这个山洞搬到外面去住。

因为在祝应国一家看来,

这个天然的大山洞有着太多得天独厚的好处,

让他们一家怎么也割舍不下。

02

祝应国家居住的洞穴,名叫关岩洞。

关岩洞虽不高但洞口很大。

关岩洞高约40米,宽约50米。

祝应国家的木质房屋就座落在洞口之中。

一百多年来,祝家人在关岩洞里过着以农耕为主,自给自足和几乎“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般的生活。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关岩洞里冬暖夏凉。

一百多年了,就算是现在,祝应国一家条件好了,他们家也也从来没有装过空调,也不需要空调。

因为这个大山洞里,只要一到夏天,每天都有不断地穿堂风从山洞的缝隙处吹过。

这使得住在山洞里的祝应国,每到夏天都沐浴着凉爽的穿堂风。

除此之外,关岩洞的神奇之处就在于,即使外面的天气再炎热,只要一走进洞口,温度便慢慢降下来了,让人感觉非常舒服。

这时候不仅不需要空调,就连风扇也不需要。

再说了,试问在天然的“风扇”面前,还有什么高级的空调会更舒服呢?

奇迹的是,天然的山洞不仅会随着天气自己调节温度,山洞里也少有蚊虫。

曾经有记者采访过祝应国,当时的他告诉记者,就算是自己在这个山洞里住了60多年了,每年夏天山洞里连贵州大山里独有的尖嘴蚁都不超过2个。

山洞独特的自然条件不仅帮祝应国家省了不少电费,就连蚊香钱都省了很多。

而到了冬天,山洞处独有的半圆穴居形状又会把寒风和寒气屏蔽在外面。

这使得山洞里哪怕是冬天也不会特别的寒冷。

既然山洞里的自然条件如此得天独厚,试问换作谁会觉得住着不够舒服呢?

03

刚搬到山洞里来住时,祝家的经济条件确实不太好。

但通过祝家几代人的用心经营,如今祝家的生活早已实现小康。

年1月,当有记者前来采访祝应国时,他曾经坦承对记者说,如今他们一家人的经济收入已经超过了10万块钱。

对于山外的人家来说,一年收入超过10万块也许很常见,也会比较容易做到。

但对于久居山洞,交通又不便的祝应国一家来说,一年10万块的经济收入还是很不错的。

那么祝家人是怎么做到年收入轻松破10万的呢?

这就不得不从祝应国家居住的山洞里的那一滴从不断绝,不断滴下的山泉水说起了。

早在祝应国爷爷那一辈时,祝家人就发现了山洞口滴下来的山泉水甘甜且从不断绝的秘密。

为了方便取水,祝家人甚至直接在泉水滴落处用水泥石头砌了个巨大的石缸,然后再任由泉水滴落在石缸里,需要用水时再从石缸里取出。

直到如今,祝家人还是直接饮用从石壁上滴下来的天然山泉水。

而这处泉眼给祝家人最大的帮助是令他们学会了使用天然的山泉水酿制出最甜美的苞谷酒。

祝应国爷爷那一代时,因为交通不便等原因,祝家的泉水酒虽然甜美但还并不怎么出名,也并不为人所知。

更多的时候,祝家的酒还只是祝家人酿来供自家人饮用。

而到了祝应国的这一代,当村里人没事就过来祝家闲坐串门时,热情好客的祝应国总是会打上一碗自己酿造的山泉水酒给村里人喝。

让村里人惊讶不已的是,用同样的苞谷酿出来的同种酒,祝应国酿出来的酒却明显更好喝。

后来的村里人和祝应国讨论后,一致把酒更好喝的原因归结为祝应国不仅有着爷爷提供的酿酒秘方,更重要的是祝应国酿酒用的全是山洞里滴下来的山泉水。

祝应国更没想到的是,祝家酒好喝被村里人一来二去传出了名气。

渐渐地不仅有村里人,镇上的人上门来买他的酒,最后甚至连重庆,成都,省城贵阳人也不惜大老远地跑到他家居住的山洞里来买酒。

随着时间的推移,祝应国家的酒也渐渐地从5元钱一斤涨到了如今的30元一斤。

但就算是这样,祝应国家的酒还是供不应求。

现在的祝家,每天都有外地的客人来山洞里买酒,而且一买就是几十上百斤。

还有越来越多的客人被亲朋好友安利品尝过祝应国家的酒后,还不惜用代购和网络发货的方式和祝应国一家买酒。

年到年,祝应国光酒就卖了多斤。

而今年光卖酒祝应国家就纯收入2万多元。

卖酒再加养猪卖腊肉等收入,祝应国家轻松实现了隐居山洞也能年入10万。

现在看来,祝应国家的酒不仅应了那句“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古话,

更重要的是,祝应国家聪明地因地制宜,利用山洞得天独厚的山泉水让自己家改变了生活。

04

日出百作,日落而息。

很多年前,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农民们就一直过着这样的生活。

他们在土地上耕种,也在土地上收获。

他们择一地盖房,珍惜自己的土地,最后又在土地中离开。

在如今种田小说和农村生活的视频让人们大受欢迎的年代,

越来越多的人都想回到自己曾经的老家,

过上“农夫山泉有点田”的日子。

但在年的今天,祝应国一家就正过着这样的日子。

如今的祝应国一家,不仅在山洞周围开垦了多块土地,还种上了玉米,红薯,土豆等粮食和蔬菜。

他们还在山洞周围的土地上种上了茶叶烟叶,还在山洞两边建了猪牛羊栏,养了3头猪1头牛1匹马和30多只鸡。

他们还把山洞两边的两个小山洞改造成两间烘烤房,用来烘烤茶叶和烟熏腊肉。

更令人欣喜和意外的是,

不仅祝应国家自产的茶叶品质和他们家用山泉水酿出来的泉水酒一样让人连连称赞,

就连他们自己家养的猪做成的烟熏腊肉也比外面人家养的猪做出来的腊肉更好吃。

于是,当外来的人们走进祝家,

往往一开始只是想买点山泉水酒品尝,

但到了最后却总会被祝家自己制作的大块大块的腊肉所吸引。

当他们品尝过热情好客,真诚待人的祝应国妻子明芳容亲自动手做的腊肉火锅,

再品尝过祝应国亲手烘烤过的茶叶泡成的茶后,

他们也总是忍不住也要买上十斤八斤腊肉和茶叶。

像上一次从贵州遵义远道而来的顾客钟先生,他就不仅自带酒壶一次性从祝家买走20斤酒,他还从祝家买了30多斤腊肉。

但就算家里的茶叶,酒和腊肉非常受欢迎,

但祝应国也从来没有想过要哄抬价格或趁机大涨价。

曾经村里人就曾建议祝应国,

说他酿的酒都这么受欢迎了,

都卖到外省去了应该把价格涨起来,但祝应国听了就只是笑笑却从来没有这么做过。

祝应国觉得,做人应该诚实。

就像山洞里的山泉水一样,清澈而透明。

所以当村里人照常前来家中闲坐时,他依然还像过去那样,打上满满一碗酒免费请乡邻们品尝,有时候祝应国甚至还会呼唤老伴明芳容炒上几个下酒菜给乡邻们助兴。

而祝家的茶叶,卖得更是远远低于市场价。

祝应国却一直觉得,自己家有这些独有的产物,

完全是沾了山洞和自然的光,理应学会感恩和敬畏大自然,能赚回一些手工钱就可以了。

如今山洞里的祝应国家,买了冰箱,洗衣机,彩电,还装了电话和网络。

很多时候,祝应国的孙女孙子都可以像外面的孩子一样,利用网络打游戏,看电影和上网。

更特别的是,祝应国的孙子和孙女还多了别的小朋友没有的乐趣,

就是在山洞的角落里窜进窜出。

他们既可以在山外空地上嬉戏,还可以和奶奶明芳容到山上采茶叶,采摘各种野果和野菜。

令人意外的是,当祝应国的孙女告诉她学校的小伙伴,她住在山洞里时,

她的城里小伙伴们都羡慕不已,纷纷表示想来她家的山洞里探险做客呢。

从在山洞里出生,成长,到结婚生子,如今祝应国已经在山洞居住超过66年了。

年轻时,为了更好的生活,祝应国也曾经短暂离开过山洞,

到外面学习裁缝手艺,

并幸运地一见钟情遇到了自己最爱的妻子明芳容,

俩人结婚后一起在山洞过着恩爱平常的一生。

就像直到如今祝应国的妻子明芳容提到俩人在山洞大半辈子的生活,仍然用挺好,很幸福来形容一样,

祝应国至今也觉得能生在山洞,长在山洞和在山洞终老就是最幸福的事情。

祝应国的父亲和爷爷都有高寿的经历,俩位老人都在80多岁以上过世。

这既是祝应国一家幸运的遗传,

但也不能不说有可能是和山洞里平静快乐的生活有关。

毕竟情绪才是最好的养生。

所以当村里和乐山镇的扶贫干部们先后好几次跑到祝家来,

极力动员祝应国带着子孙们离开山洞到山外去生活,

甚至还允诺会给祝家在外面提供房子,祝应国都毫不心动地拒绝了。

前几年,当有一位生产矿泉水的老板经人介绍,看中了祝应国一家居住的山洞和山洞里的山泉水,

这位老板提出愿意投资上亿办矿泉水厂,条件就是要祝应国一家搬走时,

祝应国也同样拒绝。

他说山洞是自己的家,更是自己的“根”,给再多钱也不换更不卖。

祝应国还说自己要在山洞里住一辈子,子子孙孙几辈子,甚至有可能是世世代代。

有句话说得好,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草窝。

孔子更曾云,一箪食,一瓢饮,足矣。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安贫方能乐道,安居才能乐业。

更何况对于如今的祝应国一家来说,他们早已摆脱了贫穷,实现了小小的富裕。

要说这世上还有什么比居住在自己从小生长的家来得更幸福呢。

对于祝应国一家来说,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乐于享受自己选择的生活,这样的人生才是最美好的。

虽然无数人都不理解祝应国一家的选择,

也有无数人嘲笑祝应国一家不懂得时代和看不清形式,

甚至还有人说祝应国一家是“最野钉子户”,

但对于生于现代却仍然过着类似古代生活的祝应国一家来说,

最合适自己生活的方式才是最好的生活方式。

而且随着越来越多的网友

转载请注明:http://www.guiyangwanbao.com/wbln/14098.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