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潘元炳,出生在贵州省黄平县新州镇(原黄飘乡)黄飘苗寨五组,黄飘苗寨着落于海拔.1米的黄飘高坡半山腰上,距黄平县城15公里,现有余户人家,余人基本都是苗族。这里偏僻落后,以至于政府都鞭长莫及,没有实行计划生育,所以家家户户孩子很多。我家四兄妹:一个哥哥(中专毕业后在外打工),一个姐姐(在贵阳学院读大一),一个弟弟(在读高一),可能有人会纳闷:我家这么多孩子父母养得起吗?教育成本那么高。这可能是他们多虑了,我们这里不是大城市,是苗疆大山的苗寨山村。
寒门学子潘元炳全家福潘胜贤摄过去,在我们这里曾经流行一种落后的观点:“读书无用论”。一般情况下,贫困胡包袱让人望而止步,家乡的父老乡亲一般不会把全部精力放在供子女读书,特别是女儿,女儿存在的意义就是为了给儿子挣彩礼钱。但在我家,我很幸运,我姐姐也是幸运的,我一家人都是幸运的,虽然我的父母文化水平不高,但我的父母却是“另类”的存在,我的父母虽然穷,被评为村里的‘贫困户’,但我家“人穷志不短”父母很开明。在我父母们的眼里,家里的每个孩子都一样重要,无论男女一样平等,都可以通过读书改变自己的命运。为了把我们四姐弟送出这座大山,走出这块贫瘠的土地,去外面的世界闯荡,父亲常年在外打工赚钱,几年都见不到人。
父母的艰辛养育了我们,如今伙大哥中专毕业后在外“打拼”,大姐在贵阳学院读大一,弟弟在读高一,父母一心为供我四兄妹读书以来给家里的负担更重了,于是母亲近年来也跟随父亲的脚步,在城市边缘游走。
寒门学子潘元炳一家人的晚饭,其乐融融潘胜贤摄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我们虽然成为了留守儿童,但我们四兄妹是幸福的,我的父母并没有受其他不良的影响,我姐更没有像其他女孩一样等着长大,嫁个好男人,然后在家相夫教子,了却残生。我四兄妹发誓要通过我们自己的努力创造,我相信我的梦寐以求的幸福生活一定会一步步靠近。今年我以分问鼎全县理科第四名……,虽然有点遗憾,但我尽力了,我不后悔,我自己觉得,我很庆幸,能有如此开明的父母。回过头来,我实在无法想象,如果我们的父母像其他村民一样思想陈旧,愚昧无知,我们四姐弟该是何等的悲哀。黯淡的未来,无奈的命运,我姐的一生将被一个素未相识,孤陋寡闻的男人掌控,这是我们无法想象的。
潘元炳全家福潘胜贤摄有人问我高考成功的动力来自于哪里。我淡淡一笑,我只是想打破‘农村读书无用论’的桎梏,给苗寨大山的孩子带来新的希望。只要我考上大学,一步步的努力拼搏就一定能过上幸福的生活,我就一定能成为大山里下一代的榜样。我相信这势必会带动更多的贫困孩子去通过读书改变命运,通过知识来改变自己的命运,摆脱‘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魔咒。总有一天,‘农村读书无用论’将成为愚昧落后的陈词滥调,被我们黄飘苗寨父老乡亲彻底抛弃。
潘元炳日常学习照潘胜贤摄忆往昔,想当初,我也曾迷茫过,但当我找到自己的使命时,我信心满满,踌躇满志。为此儿时的我就从小立志发愤图强,发誓要打破:“读书无用论”,一路走来,我中考以分考入黄平民族中学,高三进入金榜班,年高考理科成绩分回报生我养我的父母双亲。这一路走来,磕磕碰碰,酸甜苦辣,我不仅仅是为了自己出人头地而战斗,更是在向这些惊世骇俗的墨守成规宣战,我要为新时代黄飘苗寨贫困学子代言。
潘元炳年高考成绩查询截图金榜题名“扶贫先扶志”我们苗寨的贫困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贫困下愚昧无知的“读书无用论”,曾经我一直觉得我家里的贫困正如五点钟的清晨很黑、很黑,但黎明前的黑暗,我开明父母的不离不弃,成就了我年高考的理科总分分(全县第四)的成绩真的很欣慰。话说回来,虽然高考只是我人生中的一次转折点,但绝对不是唯一决定我命运的安排。不管高考后将来的日子会是怎样,路总是要向前走的。我很喜欢日本作家村上春树的一句话:“不必太纠结于当下,也不必太忧虑未来,当你经历过一些事情以后,眼前的风景已经和从前不一样了,人生没有无用的经历,只要我们一直向前走,天总会亮”。(潘江平潘胜贤)
黄飘苗寨全景潘胜天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