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4日下午2点半,贵阳晚报大型公益健康系列讲座“名医讲堂”走进贵阳医院、贵医院神经内科。科室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况时祥领衔科室专家团队,现场为多名市民、患者讲解了重症肌无力的防治知识。
讲座现场
讲座开始后,况时祥教授便围绕“重症肌无力”这一主题,从该病能否治愈、中西医如何治疗等方面一一进行了详解。与此同时,科室医护人员在现场向病友发放了一份调查问卷,患者通过填写问卷,可以更好地让医护人员了解其健康状况,制订个体化的治疗康复方案。
况时祥表示,重症肌无力是一种少见病、难治病,但也是一种可治愈的疾病,因此患者首先要树立信心,积极面对病魔。况时祥教授从0年以来一直潜心研究该病,利用各种机会去拜访国内著名的西医和中医大家,学习、请教他们治疗重症肌无力的独特经验,逐步形成了一套能充分发挥中、西医优势,提高临床疗效的中西医结合分型分期治疗方案。
“现代医学治疗重症肌无力有许多方法,包括抗胆碱酯酶药、激素、免疫抑制剂、丙种球蛋白、血浆置换、胸腺摘除术等;而中医治疗方面,有中药复方、中药大输液、针灸、药棒穴位按摩、药膳以及气功太极拳等体育疗法。我们应该明白中医、西医各自的作用是什么,不同类型、不同阶段选择以中医或是西医为主的治疗方案,力争使多数病人达到完全治愈的效果。”在活动现场,况时祥针对中医、西医不同的治疗方法、疗效为读者、病友进行了详解,迎来阵阵热烈掌声。
讲座结束后,况时祥领衔贵阳医院、贵医院神经内科专家团队与现场市民、患者进行了交流互动,并就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规范的药物治疗进行了详细介绍。
专家简介况时祥医学硕士,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贵阳医院神经内科主任。主要从事重症肌无力、多发性硬化等神经免疫疾病、急性脑血管病、老年期痴呆的临床防治及基础研究工作。
现任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脑病分会副主委,中华中医药学会脑病分会常委,世界中医药联合会脑病分会常委,中华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科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卒中学会中西医结合分会委员,贵州省医学会理事,贵州省中西医结合神经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贵州省康复医学会临床神经科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贵州省神经病学分会常委,贵州省卒中学会常务理事,贵州省抗癫痫协会副会长。
致力重症肌无力研究18年,迄今已累计治疗病人两千两百余例,临床疗效显著。病人来自全国20多个省市区以及新加坡、法国、马来西亚等国,在国内首次提出中西医结合分型分期治疗重症肌无力,产生较好影响。
况时祥主任
治疗重症肌无力试试中西医结合重症肌无力对许多市民来说,是一种陌生的疾病。然而在我国,约有60万的患者正在忍受着这种疾病的折磨。近年来,该病发病率出现日益增长之势。
在本期贵阳晚报“名医讲堂”大型公益健康讲座中,贵阳医院、贵医院神经内科主任、主任医师况时祥强调,治疗重症肌无力,可以通过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患者一定要树立其可以治愈的信心。
显著特征眼睑下垂不耐受疲劳据况时祥介绍,重症肌无力是一种主要累及神经肌肉接头突触后膜上乙酰胆碱受体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该病在任何年龄段都可能发病。在40岁之前,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40岁至50岁之间,男女发病率相当;50岁之后,男性发病率略高于女性。在我国南方,重症肌无力发病率较高。
目前医学界对于该病的病因尚不清楚,初步认为可能与遗传、病毒或是某些特异性因子感染、胸腺病变有关,感染、情绪障碍、精神创伤、过度劳累、月经期、妊娠期等因素为该病的常见诱因。
况时祥解释说,重症肌无力可选择性地累及眼外肌,也可累及全身骨骼肌,但以眼外肌受累最多见。主要表现为一侧或两侧眼睑下垂,甚至出现视物成双,这类病人约占重症肌无力患者的70%左右。
如影响到四肢肌肉,则出现抬手、梳头、上楼梯困难;影响到咽喉部,则出现饮水呛咳、吞咽困难、说话带鼻音、发音障碍等症状;影响到头颈部,会出现抬头困难;影响咀嚼肌,会出现咀嚼困难;如果是呼吸肌受累,则出现呼吸困难,危及生命。症状表现通常是上午轻、下午重,活动后加重、适当休息后肌无力又明显减轻。
另外,况时祥表示,重症肌无力患者往往合并有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例如甲亢或甲减、甲状腺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如何诊断五种检查判断肌无力况时祥介绍,重症肌无力诊断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疲劳试验:包括眼肌疲劳试验,让患者双眼持续向上方注视,如不到1分钟眼睑开始下垂,提示有眼肌无力;抬颈试验,病人平躺后让其上抬头颈,不能坚持1分钟提示颈肌无力;下肢疲劳试验,病人平躺后分别让左右下肢抬离床面45°,不能坚持两分钟提示该侧下肢无力;上肢疲劳试验,双上肢用力持续侧平举90°,不能坚持两分钟提示该侧上肢无力。此法可以查出哪一部分肌肉已出现无力改变。
新斯的明试验:对怀疑重症肌无力病人用1支新斯的明肌注,如注射30分钟后肌无力症状有明显改善可诊断为重症肌无力。
肌电图检查:重症肌无力通常肌电图检查显示低频重复电刺激波幅衰竭50%以上,或单纤维肌电图测定的“颤抖”增宽。
抗体检查:约85%全身型、50%眼肌型重症肌无力病人血清中可检测到AChR抗体,还有部分病人血清中可检测到抗-MuSK抗体、抗LRP4抗体。
胸腺CT检查:部分病人胸腺CT检查可发现伴有胸腺增生或胸腺瘤。
治疗方法中西医结合提高治疗效果重症肌无力属于难治疾病,但也是一种可治愈的疾病。况时祥表示,该病只影响到神经肌肉接头,导致的是劳力性的肌无力,不是完全的肌肉瘫痪,故可愈。但是由于影响到人体免疫功能,免疫系统受损完全恢复不易,故治愈较难。
现代医学对于重症肌无力的治疗分为对症治疗和病因治疗两个部分,其主导疗法是抑制异常免疫反应。但是患者在异常免疫反应得到抑制的同时,伴发各类感染的几率也大大增加,导致重症肌无力反复发作与加重。而西医在促使人体免疫系统功能回归正常方面手段不多,导致本病的治愈率不高。
而中医通过药物、针灸、穴位埋线、药膳、气功太极拳等方法,既对肌无力的病情有很好的治疗作用,又有很好的免疫调节作用,因此况时祥提出,治疗重症肌无力,应中西医结合,利用西医对该病发病原理的认识,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综合调节与精准用药相结合,能大大提高治疗的效果。
在发病早期,也就是一个月以内,除部分眼肌型患者可单纯用中药治疗外,大多数患者应中西医并重甚至以西医治疗为主,以迅速抑制异常的免疫反应,缓解病情,改善症状。此时中医治疗主要起增强西药疗效,减轻西药不良反应的作用。
在稳定期,病人症状已显著改善甚至基本消失,应逐步减停溴吡斯的明、泼尼松、硫唑嘌呤等西药,同时继续服用中药复方,间断静点黄芪注射液、参麦注射液、或参附注射液等中成药,并配合补脾强力气浸膏、黄芪口服液等口服。
在恢复期,多数病人经过一年至一年半稳定期的综合治疗,症状已经完全消失,免疫学指标接近正常,此时可采用单纯中医药疗法,进一步巩固疗效,促进疾病痊愈。
需要提醒的是,除初发的单纯眼肌型病人可在两年内基本停药外,多数患者需要持续服中药2-3年,才能达到免疫功能基本恢复到正常状态,实现临床痊愈。
讲座最后,况时祥强调,无论对待任何疾病,患者的积极参与,都是疾病痊愈的重要保障。在未来,科室也会尝试改变工作模式,在日常开展医疗工作的同时,定期举办某一个疾病的病友会,一方面安排专家介绍疾病保健康复知识,解答病人提出的问题,一方面让病友相互介绍他们治疗康复的经历,让更多的患者看到希望,增强信心,这是促进病情康复的又一重要保障。
现场答疑单纯眼肌型可先以中药治疗为主
问:我的父亲今年65岁,前不久被诊断出患有重症肌无力,主要表现为眼皮下垂,同时老人还时常爱发脾气。请问该如何用药治疗?
况时祥主任:从介绍的病情看,您的父亲得的是眼肌型的重症肌无力,而且患病时间不长,可先服用中药汤剂治疗为主,配合小剂量的溴吡斯的明。如果治疗3个月改善还不明显,可以加用小剂量的激素。同时还要去做一个胸腺CT检查,如果胸腺有明显增生或是有胸腺瘤,可以考虑做胸腺手术。除了药物治疗外,尽量做一些开导工作,告知他这是可以治疗的疾病,让他有一个积极良好的心态,这也十分重要。
胸腺瘤手术后仍需继续服药
问:我年被查出患有重症肌无力,同时伴有胸腺瘤,目前胸腺瘤已经手术切除,但我时常感觉右眼皮发重,抬不起眼皮。期间,我一直在吃溴吡斯的明片。请问我这样的病情是否可以断药,能治愈吗?
况时祥主任:重症肌无力合并有胸腺瘤,手术只是切除了胸腺瘤,但重症肌无力还存在,故还需要针对肌无力继续服药治疗。根据病情服用激素或激素再配环磷酰胺等免疫抑制剂,以及溴吡斯的明等,同时配合服中药则恢复得更快。
通常重症肌无力是可以治愈的,但并非绝对,要看患者具体情况。
患者常感冒可适当锻炼
问:请问重症肌无力患者时常感冒,这是为什么?此外,在日常生活中这类患者是否可以进行运动锻炼?
况时祥主任:重症肌无力患者不少都要服激素等免疫抑制剂,免疫抑制剂在抑制了异常的免疫反应、使病情得到控制的同时,也抑制了正常的免疫功能,使人的免疫防病能力下降,导致病人时常感冒,而感冒又会进一步诱发免疫功能紊乱,导致病情复发加重,所以对重症肌无力病人,一定要强调中西医结合治疗,在病情基本稳定后服用中药为主,提高病人的免疫功能,减少病情复发的机会。
病人可进行适当的运动来增强体质、提高机体的免疫防病能力,可以坚持练练气功、太极拳,或每天散步3-5公里。单纯眼肌型或轻度全身型病人也可每天游泳30分钟左右。由于本病的特点是活动后加重,故不适宜做较剧烈的运动,如长跑,长时间游泳、打篮球、踢足球等。
肌肉疼痛或存在其他疾病
问:我是一名重症肌无力患者,不仅肌肉酸软,还伴有胀痛感,请问这是怎么回事?
况时祥主任:肌肉出现酸软是重症肌无力的一个明显表现,但一般很少伴有疼痛感。如果出现疼痛,要去专科检查一下,看是否伴有其他自身免疫疾病,如多发性肌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