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晚报

您现在的位置: 贵阳晚报_晚报历史 > 晚报品牌 > 贵阳老人花半辈子,收集5万多种5

贵阳老人花半辈子,收集5万多种5

发布时间:2023/12/4 9:31:51   点击数:
最权威的白癜风医院 http://www.bdfzkyy.com/

“报纸当床垫、凳子、家具,甚至不惜将破旧家具丢弃。只为家中有报纸的一席之地。”

家住乌当区永乐乡的刘玉智老先生,历经坎坷收集报纸50多年,包括清末至今、全国各地的报纸,单种类都有5万多种。

1

收集报纸“成魔”文革时报纸被收心痛不已

年,刚参加工作的刘玉智,并不了解收集报纸的概念,一心只想学习。

“当时我在贵阳一面粉厂担任通讯员,但是我只有小学三年级的文化,需要知识提升,因家庭条件不好,便希望通过看报纸得到学习。”刘玉智说,这一“看”就是大半生。

刘玉智先生跟记者讲到,当年,在他人的建议与解释下,才真正了解了报纸的重要意义,便从64年开始收集报纸。

当时的报纸可以在单位免费取,但久而久之,报纸便多了起来。正当文革时期,被人举报,年被下放到农村,此前几年所收集的所有报纸一并被没收。

“对被下放农村这件事,我并不伤心,令我心疼的是,五年来收集的所有报纸,一并被没收,当时的心情十分复杂,甚至没有心情吃饭睡觉。”刘玉智说到这里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2

文化的春天来了“重操旧业”又遭妻子反对

“但是,几年后,文化的春天来了,我被接回老家工作,当了物资保管员,但因特殊时期,没有再次收集;直到80年代初,我才重操旧业。”刘玉智说,那时候像着了魔一样,到全国各地的旧物市场,淘回此前失去以及没有收集到的报纸。

刘玉智说,90年代,在贵阳小十字废品收购站里“淘宝”时,无意间发现了一套《大公报》(年—年合订本),这让刘玉智如获至宝:“当时我花了多块钱买下这份《大公报》,且这份报纸是我最为得意的一套藏报。”

他能有这么大的勇气做这件事,一定要感谢妻子蒋学美的支持。

他说,80年代,到手的六七十块工资,全都用作收集报纸了,起初妻子是很反对的,因为家中还有三个小孩要养。

刘玉智介绍,当年,一家五口挤在仅有50多平的屋子里,收集的报纸也越来越多,妻子更加反对,甚至发生过无初次争吵。但面对刘玉智的执着,妻子最终不得不妥协,支持了刘玉智的做法。

3

报纸当凳子、家具、床熏陶了一家人

“当时家中报纸已经堆不下了,只有把凳子、床、家具的空隙塞满,甚至把报纸垫在床下,作垫子,垒起来做成凳子,最严重的时候,只有把家中还能用的家具送人,腾出空间来放报纸。”刘玉智说,虽然当时生活空间的确不宽,但内心非常满足。

刘玉智的三个小孩,在堆满报纸的环境下长大,甚至受到了不少熏陶,刘玉智说,“如果没有这个爱好,就没有今天的我,甚至没有三个小孩今天的成就。”

据了解,刘玉智的三个子女至今已为人母为人父,其中大女儿刘贵江现在贵阳市某中学任教。

刘贵江告诉记者,他们三姐弟,今天所拥有的,离不开父亲所收集的报纸,以及父亲对报纸的这份热情与执着。

4

为报纸“安家”修建报馆免费开放

“单是收集报纸的金额,达万,我这一生的精力及积蓄,都放在了报纸上。报纸大概5万多种、50多万份;从清末至今,时间跨度百余年,涵盖了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商业等各种专题,《国民日报》、《大公报》、《解放日报》等具有很高收藏价值的报纸,还包括伞报、金报、生肖报、寿报、中国第一小报等。”刘玉智说。

十年前,刘玉智先生为了“给报纸一个家”,在贵阳市乌当区永乐乡买下了一块地,开始建造报馆。

年,3栋2层高的报馆立起来了,包括平方米的展馆、平方米的收藏馆和平方米的仓库。

刘玉智与报友一起看报

在刘玉智的藏报馆里,不少报纸都“历经沧桑”,甚至发黄变脆,轻轻一碰就可能裂开。尽管破旧,但大部分报纸都经过了刘玉智的修整,或装上了封面,或套上了透明保护袋。

刘玉智介绍,自报馆开馆以来,一直免费开放,目前为止,已有上万人到该馆参观、学习。

“我建这个报馆的目的,不单单是陈列报纸,而是希望报纸能够发挥它们更大的作用,为所有人所用。”刘玉智老先生说。

陈旭编辑:冷兵审校:石婷签发:安辉



转载请注明:http://www.guiyangwanbao.com/wbpp/14521.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