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年出生的吴世江,其外婆、奶奶、母亲皆为当地侗族歌师歌手
扛石头,挑泥土,砌石块……重返长城拍摄,这一次演员们把一个个细节表现得淋漓尽致
可喜的是,通过前期的不断实践,剧组的运作如今已经日趋成熟下一步,吴世江等人打算拍摄一部名为《还娘头》,这可是原汁原味的侗族故事“还娘头”(舅表婚),是一种近亲结婚习俗,过去常有,解放后逐渐减少直至消失《还娘头》讲述的正是旧社会里青年男女冲破封建礼教,追求自由恋爱和婚姻的故事
拥有一副好嗓子的吴世江,是天柱县石洞镇摆洞村一名侗族妇女吴世江说,20年前,以“饭养身、歌养心”的天柱、锦屏等贵州北部侗族方言区(俗称“北侗”),民歌遍地,人人会唱人们无论是在恋爱,还是在生产和生活中,皆是贵阳晚报报电子版“曲不离口”
起初,有人提议用专业的绳子将演员从高处放至地面,但这样不安全,而且后期处理需要昂贵的软件,剧组拿不出这笔开支,只好作罢
“那真是找到知音的感觉!”吴世江回忆,对方听说要拍侗歌电视剧后,二话不说就同意了
事实上,吴世江只有初中二年级的文化,根本就没学过表演不过,虽然只是一个农村妇女,但,无论是对画面、景色、人物动作、表情,她都要求精益求精“我也是通过看电视慢慢学的,好让自己的表演更‘专业’”
“关键是——”,吴世江忧心忡忡地说:“现在谁还愿意学习侗歌呢”
非专业演员的“专业表演”
儿子这不经意的喊声,一下子点醒了吴世江“对啊,大家都喜欢看电视剧,如果我们的侗歌,也出现在电视剧里,那不是大家都喜欢贵阳晚报电话看吗,不就慢慢学会侗歌了吗?”
拍摄中,剧组租来一辆摩托车,开到一个小坡面上这时,饰演织女的吴世江,站在摩托车尾座上,驾驶员发动车辆,慢慢地从高处开至低矮处,仙女吴世江挥舞着双手,做出“仙女下凡”的样子……在这一过程中,摄像师吴国智以蔚蓝的天空为背景,用仰拍的姿势拍摄“仙女”上半身,这样从镜头上观望,仙女真就“从天而降”了……
侗歌都去哪儿了?
随即,她和龙恩弟把这一想法又告诉了村里同样热爱侗歌的摆洞小学教师吴国智
凑齐了经费,2009年4月,由6名群众演员和一名摄影师组成的《梁山伯与祝英台》剧组,赴黎平县天生桥、飞龙洞等地拍戏
剧组一成立,三人决定“首要任务就是要拍摄一部能够立即站稳脚跟的侗歌电视剧”通过商量,并贵阳晚报广告电话咨询村民意见和建议,他们决定拍摄大伙耳熟能详的民间爱情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按照分工,吴国智筹资购买摄像机、负责摄像,龙恩弟写剧本,吴世江当主角演唱
这时,为节约成本,在广东打工时专门从事制衣工作的吴世江自告奋勇,决定自己来缝制古装为此,她到贵阳买布料,回家熬夜数十日,终于把数十套古装赶制了出来
很多年没有听到歌声的龙恩弟老人,激动不已,寻声而来二人就侗歌话题,没完没了地聊了起来二人皆认为,再不想点办法,侗歌也许真的会走向消亡
吴世江不但歌唱得好,而且会编歌,种菜时编“种菜歌”,放牛时编“放牛歌”,做饭时唱“做饭歌”,得心应手,信口拈来因此,在当地小有名气
然而,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受外出打工潮等各种因贵阳晚报订报电话素影响,年轻人没人会唱侗歌、也没人愿意学侗歌了千百年来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侗家人的侗族民歌,传唱的人越来越少了
在拍摄第二部侗歌电视剧《孟姜女哭长城》时,为了省钱,有人提议,到有瓦窑倒塌、墙体还在的地方去拍,或者画布景拍不过,吴世江等人认为,这样拍摄出来的长城不真实通过剧组商量,决定亲赴北京八达岭长城拍摄
千百年来,包括摆洞在内的北侗地区民歌遍地,有情歌、酒歌、婚嫁歌等尤其是“玩山”习俗,更是闻名遐迩,深受青年男女喜爱在摆洞村等北侗地区,谈恋爱被称为“玩山”,约会地点被称为“花园”,而相恋过程一般经过邀约、初会、架桥、念想、成双或分散等阶段而唱山歌,贯穿整个“玩山”过程在歌声中长大的她,歌唱得相当好
“贵阳晚报订购电话跟以前完全不一样,村里变得静悄悄,静得怕人”面对曾经民歌遍地的侗寨,回村后的吴世江不禁发问——“侗歌都去哪儿了?”吴世江记得,过去的摆洞村,人们“工前一支歌,做活乐呵呵;工后唱一曲,身累心不疲”,走到哪里都能听到歌声
吴世江说,她所做的这一切,目的很简单,就是希望在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今天,“让曾经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侗家人的侗歌,重新回归到日常生活中来”吴世江坚信,最好的保护办法,就是让侗歌回归生活
让侗歌回归日常生活
通过反复试验确认可行后,剧组来到了杭州西湖,拍摄“仙女下凡”的镜头
但,她和剧组也面临非议最大的非议在于,他们拍摄的这四部电视剧,都不是侗族地区原汁原味的侗族故事为此,有人质疑:用侗族的歌贵阳晚报电子版b版声,拍摄汉族的故事,难道我们侗族没有自己的故事吗?
吴世江坦承,目前,剧组遇到的最大难题就是资金问题“每拍一部戏,都要耗资数万元”这对于农民剧组来说,无疑是天文数字不过,让吴世江有信心的是,当地官方对于剧组通过拍戏来保护和推广侗歌的这种做法给予了肯定,并予以部分资金的扶持
自2009年起,热爱侗歌的吴世江与村里的龙恩弟、吴国智等人,在村里成立了“侗歌电视剧剧组”,将耳熟能详的《梁山伯与祝英台》、《天仙配》、《孟姜女哭长城》和《七仙女下凡》等民间故事改编成侗语版电视剧目,以此保护、推广和传承以侗歌为代表的侗族文化
“以后,还有谁唱侗歌?”热爱侗歌的吴世江有些担忧,“侗歌会不会就这样消亡?”
成立剧组,我为歌狂
“贵阳晚报电子和我40岁这个年龄段的,目前村里就我一人会唱歌”在摆洞,年轻人已经没人会唱侗歌,而当年的老歌师,也相继去世
摆洞村是一个拥有200多户、700余人的边远侗寨,地处天柱县与锦屏县交界处,距离县城37公里八卦河和小河,穿村而过,使得这个小山村更加美丽、灵动
2009年春节,以三人为核心的“侗歌电视剧组”诞生了
吴世江和她的剧组出名了,在北侗地区,广为人知他们拍摄出来的侗歌光盘,走进北侗地区千家万户,广受欢迎通过这些侗歌电视剧,不少人开始模仿和学习唱侗歌,效果显著
看过吴世江主演的电视剧的观众,都被她优美的侗歌,以及真诚的演出所打动
不过,更多的人认为:保护和推广侗歌文化,没必要自我设限,可以借助更多的文明成果和技术,这种借助汉族故事进贵阳晚报新闻电话行“捆绑式营销”的手法没有什么不好,毕竟这四大民间故事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更容易让人接受——尤其是年青一代吴世江亦解释称,“当初选择拍摄这四大民间故事,就是希望借助这些耳熟能详的爱情故事作为媒介,把侗歌文化更好地保护、推广和传播开来”
后来,嫁在本村的吴世江,结婚生子不久便外出打工了;2008年,为照顾孩子上学,在广东打工十余年的吴世江,回到了摆洞村
有过编歌经验的龙恩弟老人,根据故事传说,很快就翻译出1万余字的侗话剧本,并编写侗歌150多首;而吴国智的摄像机,也已经购买到手
拍摄结束,剧组制出光碟发给群众观看,大伙无不叫绝,纷纷称赞一时间,侗歌版《梁山伯与祝英台》里的侗歌唱响了天柱山村
到现在,吴世江的剧组已经拍摄贵阳晚报b版出《梁山伯与祝英台》、《天仙配》、《孟姜女哭长城》、《七仙女下凡》等四部侗歌版电视剧
这些侗歌光盘走进天柱、锦屏、剑河、三穗等北侗地区千家万户,广受欢迎不过,当人们赞叹侗歌魅力时,也许很少有人知晓,为了拍摄这些侗歌电视剧,吴世江和她的电视剧组背后的那些辛酸故事——
不过,在吴世江等人看来,拍摄一部真正来源于侗家文化生活的电视剧,难度更大“因为现在北侗地区已经严重汉化,很多传统的侗族场景已经难以寻觅,这对演员、服装、道具、场景各方面,都是极大考验”
本以为万事俱备,没想到,在取景时,村里的外景有限,上电视不好看通过商量,剧组决定前往黎平县取景不过,经费的问题又难住了大家
一个偶然的机会,前往天柱县城办事贵阳晚报在线观看的吴国智,通过街道上来回穿梭的摩托车找到了灵感:他有办法让仙女在空中“飞”起来
本报记者 王远白 文∕图
采访中,吴世江希望在接下来的电视剧拍摄中,能够得到专业人士的指导和帮助
这时,正在房间里看电视的儿子冲着妈妈喊,“妈妈,电视剧来了,快来看”
“我决定把家里的猪卖了”面对经费紧张,吴世江一咬牙说道虽然大家都不同意她这么做,但最后还是执拗不过她:几头肥猪全部卖了,包括用来过年的年猪
“现在生活比蜜甜,有吃有穿好家园有病不愁没医看,党和政府帮付钱……”有一天早上,吴世江在家中一边忙碌家务,一边唱起了久违的侗歌她这一唱,惊动了村里同样热爱侗歌的退休教师龙恩弟老人
2010年4月,14名农民演员租了一辆面包车,奔赴北京在八贵阳晚报在线观看达岭,剧组拍下了长城的雄伟景色但回到天柱,认真比较画面,大家发现,演员的衣着、戏里修筑长城的劳动场景等不生动、不真实,不符合传说样本于是,剧组决定找时间再赴八达岭重拍
吴世江是个劳动能手,种田、养猪、养鸡、磨豆腐,样样都做,无比充实“不过,总觉得生活缺少点什么”
不过,在拍摄电视剧时,大家发现,穿日常生活中的这种衣服拍戏根本就不好看,也体现不出《梁山伯与祝英台》这一古装剧然而,经费拮据的剧组,已经拿不出资金购置古装衣服
在每一部剧中,吴世江利用会唱、能唱、唱得好、感情投入等优势,用优美的侗歌讲述主人公不幸遭遇,以及对浪漫爱情和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为侗族同胞学习侗歌提供了范本
而2011年在拍摄第四部电视剧《贵阳晚报广告七仙女下凡》时,饰演仙女的吴世江,不知道如何让自己在“仙女下凡”的镜头中“飞”起来
面对摄像机镜头,40岁的农民演员吴世江会想起少女时代,和村里姐妹们一起游山玩水、以歌传情的美好时光
北京能治疗白癜风吗白癜风有治好的办法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