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贵阳市“知行之旅·发现阳明”大型主题采访活动走进浙江省余姚市,并在王阳明先生的故居瑞云楼举行了启动仪式。
采访团在阳明先生故居前合影留念▼
“知行之旅·发现阳明”大型主题采访活动以“踏昔日圣贤足迹,寻阳明文化之源”为主题,由贵阳市委宣传部主办,修文县委、修文县人民政府、贵阳日报传媒集团承办。
采访活动从10月8日持续到10月23日,为期15天。活动涉及黔、赣、湘、浙四省,除采访团沿途报道之外,还将有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中国日报、中新社等中央媒体及各地主流媒体介入采访、联动报道。
“此前,采访团从修文县出发,经过2天公里的奔波,于10月10日抵达浙江省余姚市。阳明文化不仅对中国有深远影响,在日本、韩国等国家也备受推崇。因此,本次采访采用国内外双线进行的形式,国内采访团记者,从王阳明先生的出生地浙江余姚出发,将行经宁波、绍兴、长沙;抵达王阳明先生立功的主战场江西,进入阳明文化发扬之地湖南,最后到达贵州,也就是王阳明先生一生最关键的转折地——修文龙场。同时,特约记者将在日本探寻阳明文化对东亚的影响并带来相关文章,力图完整并系统地对此进行报道。
余姚是宁波市下属的一个县级市,自古人杰地灵、崇文重教,素有“东南名邑”、“文献名邦”之誉。公元年,王阳明诞生于余姚县城内的瑞云楼,并在此度过少年时代。
在余姚市,以王阳明先生命生的街道、社区众多,人们用各种方式纪念旷世巨儒▼
余姚市陈列的王阳明先生悟道雕塑▼
瑞云楼建于明代前期,占地近五千平方米,历近五六百年,至今保存着头门、二门、仪门、正厅,原有格局大致完整。
采访团到达瑞云楼▼
离家之后,王阳明曾多次回乡省亲、祭祖,还在余姚中天阁讲学,将其学术传播于姚江两岸,培养了大批王学中坚,进一步奠定了姚江文化在中国文化版图的重要地位。
座落于闹市中的王守仁(别号阳明)故居是当地人的著名地标▼
阳明学是明朝中晚期的主流学说之一,后传于日本,对日本及东亚都有较大影响。由于王阳明非凡的成就,后人尊其为立言、立功、立德“三不朽”。
经过本次在余姚的采访,本报将向读者直观地展现王阳明的家学家风、成长环境。其在余姚的诸多典故,有助于厘清阳明思想起源、发展、传承的脉络。王阳明讲学中天阁等事迹,对于深入了解阳明心学,感受其教化思想,具有寻根溯源的效果。
“知行之旅·发现阳明”大型主题采访活动得到了宁波市委宣传部和余姚国际阳明学研究中心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在昨日的启动仪式上,采访组和余姚市文物管理保护所互赠了《阳明先生法书集》、《阳明先生遗墨》。
采访团向当地文化部门负责人赠送来自贵州的礼物《阳明先生法书集》▼
此次双方互赠的《阳明先生法书集》、《阳明先生遗墨》,均为两地学者经过多年收集,收录到的明代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王阳明留存于世的诗文、书札、碑刻等。
而这两份具有特殊意义的礼物,也是深入研究王阳明先生的第一手资料,有助于指导、校正相关领域研究的缺陷和失误,可以更好地传承“知行合一”的阳明思想。
余姚市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副会长叶树望、姚江文化研究会会长诸焕灿出席了启动仪式。两位专家表示,余姚是阳明先生故里,修文是阳明思想的起源地,借本次采访活动举行的“东风”,以王学为纽带,让修文与余姚、贵州与浙江,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同时,为弘扬和传播阳明文化,赋予中华传统文化新的时代精神共同努力。
据悉,在完成余姚的采访任务后,采访组将跟随阳明先生的足迹,穿越黔、浙、赣、湘四省余姚、绍兴等十余个城市,继续就阳明文化展开系统性主题报道。从今日起,本报的系列特别报道也正式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