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晚报

您现在的位置: 贵阳晚报_晚报历史 > 晚报历史 > 快讯丨30岁贵阳地标建筑海关大楼的钟q

快讯丨30岁贵阳地标建筑海关大楼的钟q

发布时间:2017-8-23 16:03:02   点击数:

最近,贵阳一个具有计时功能的老地标——遵义路的“海关钟”停走了……

 可能你还不知道,这个“海关钟”已经见证了贵阳30年的发展与变迁 

7月1日中午12时25分,记者在到筑城广场,首先通过手机网络同步校队了自己的手表时间,而此时贵阳海关楼顶的钟表时间却为6点25分。“都坏了一个月了。”80岁的曹阿姨说,她经常来此散步健身,大钟停走的情况她早就有所察觉,只是不知道应该哪个部门负责,最终也只能不了了之。然而,与曹阿姨有相同疑惑的人并不在少数,成都铁路局贵阳客运段的孙先生也向本报反映过该情况。

作为年长的老贵阳人,曹阿姨回忆说,上世纪八十年代的贵阳,人们不仅没有手机,甚至连拥有一块手表都是一件奢侈的事。海关大楼的这口钟就是在那时建成的,建成之初每逢整点都会报时,久而久之,便让途经此地的贵阳人,养成了抬头看钟计时的习惯。

76岁的焦阿姨年轻时随父母一同从六枝来贵阳定居。八十年代后期的一天,已成为“奶奶”的她在带年仅4岁的孙儿逛街时,无意间途经人民广场(现筑城广场),正巧碰到大钟整点报时,这一下就引起了小孙儿的注意,“奶奶,奶奶,那上面有个大钟!”“是啊,看看时间,是不是该回家吃饭啦?”焦阿姨说,从那时起,每次经过海关大楼附近,孙子都会情不自禁地抬手指一指那口大钟。

焦阿姨说,如今孙子已长大成人,常年在外出差,很难再有机会重温当年祖孙二人一同赏钟的情景。“每次想孙子,我都会来看看这口老钟。”焦阿姨说,“海关钟”其实承载了很多老贵阳人的回忆。

对于曹阿姨和焦阿姨这样的老贵阳人来说,还是希望“海关钟”能重新走起来,毕竟它伴随了贵阳人30年,就这样停走了很可惜……

不过,还是有不少人持不同看法——

记者分别对老、中、青三个年龄段共计60人进行了采访,得出了截然不同的看法。只有少数受访者与曹阿姨等人的观点一致而外,多数人(主要以中青年为主)都表示,其实“海关钟”是否运作已无关紧要。

采访中,25岁的梁女士告诉记者,虽然,“海关钟”在贵阳已有一定的年份了,但时代是在不断进步的,现如今随着信息、电子时代的发展,手表、手机都越发普及,大家都成了“低头族”,看时间、新闻、查资料,一部手机就能一步到位,所以,“海关钟”是否继续运作,对于当下的贵阳人来说,其实已经不那么重要了,至少从它的功能上来看,已经没有了价值。

记者从贵阳海关机关服务中心了解得知,贵阳海关大楼是年建成的,而建成之初大楼顶部就已有了这个由上海生产的机械钟,推动该钟运转的核心,是由一个中心主控柜和四个机芯控制。由于年头太久,时钟内部的机械零件早已出现了严重老化和磨损,30年间,这口钟经过三次改造,但还是避免不了出现时间不准的情况。而此次“海关钟”停走,也是因零件自然磨损所致,加之时间太长,老旧的零件寻找困难,所以,目前暂时还无法确定具体什么时间能完成修复。

来源:贵阳晚报

记者:王杰

啥?觉得内容太少、没看够?









































专科治疗白斑医院
看白癜风哪家医院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carolmao.com/wbls/5955.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