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大集团援建的新农村——幸福五村,距大方县三元乡政府约米,49户村民全已入住。
57岁的村民谢育亮家,是幸福五村其中的一户。
他家的新房是一栋“小洋楼”,2层,90余平方米。谢家屋内,42寸的电视机、火炉、席梦思床、茶几等样样齐全,全由恒大统一装配。
恒大援建的幸福新村
“要不是恒大帮忙,我一辈子也修不起这样的房子。”谢育亮的老家青竹村,是三元乡最偏远的一个村子,距离乡政府所在地约15公里。谢家住在一座大山顶部,要到乡里赶集,需要翻山越岭,赶路时间来回就需要六七个小时。
“土地种不出粮食,即便有点特产也运不出去。”谢育亮说,受限于交通,当地盛产的李子年年都有部分烂在地里,辛辛苦苦养的猪,即使降价销售,猪贩子也不愿进村。
谢家新房墙壁上,还贴着往日的照片——多年来谢家一家6口挤在3间茅草房里,“外面下大雨,家里下小雨”,过着“一年不得半年粮”的生活。如今,谢育亮配套了两个平方米的蔬菜大棚,他也正谋划着加入村里的合作社,发展养殖等产业。
B八万余人初步脱贫
谢育亮家只是恒大集团结对帮扶大方县以来,易地搬迁扶贫其中的一户。
时间回到年12月,恒大集团与大方县签订协议,结对帮扶大方县。此后,恒大集团大方扶贫管理有限公司也随之成立,恒大集团派出的多员工及毕节市各区县抽调的余名政府工作人员组成扶贫小组。他们在大方扎根,深度介入扶贫工作。
签约现场
“刚来的时候,听不懂老乡说话,交流需要政府工作人员‘翻译’。”90后小伙陈立桂,来自广西,原本在恒大本部工作,现在是恒大集团大方县扶贫管理公司特困群众生活保障部的一员。
陈立桂的工作,就是跟着市县干部一道对全县的贫困户进行全面普查。每次出行,水鞋、“打狗棍”等物件,成了他们的标配。
陈立桂说,他们走访的人家,多在偏远的深山里。行走在大山之中,被狗追、被虫咬、衣服等被荆棘划破是常事。
通过实地走访,恒大扶贫团队建立了1个涵盖大方县所有贫困户信息的基础数据库。数据库里的信息非常精细,贫困家庭的嗜酒人员、贫困孩子的鞋码等都有记录。
恒大集团大方县扶贫管理公司员工进村帮扶
一年以来,恒大集团的各项精准扶贫措施全面展开,产业扶贫、易地搬迁扶贫、吸纳就业扶贫等取得阶段性成果,到年底,恒大已帮助大方县约8万人实现初步脱贫,占总脱贫人口的45%。
C找到“病因”开出扶贫药方
通过实地调查,找到贫困“病因”后,扶贫团队也开始对症下药。
对路不通、水不通、电不通;深山区、石山区、存在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地区村民,采取易地搬迁扶贫;有劳动力的贫困家庭,匹配相应的产业,带动村民致富;特困群体保障扶贫,为名特困群体每人购买一份固定收益商业保险,补足当地低保标准与脱贫标准之间的差额,实现直接脱贫。
此外,还有贫困家庭创业扶贫、吸纳就业扶贫、发展教育扶贫等一系列措施。
一剂剂扶贫药方开了出来,整座县城的脱贫攻坚的劲头都被调度起来了。
蔬菜种植基地
在扶贫公司内,挂职干部也和恒大员工一起执行严格的打卡制度。数十位当地民营企业家,到贫困村挂名当名誉主任,帮贫困户脱贫。
“家养一群猪,送儿北京去读书;家养一群鸡,天涯旅游坐飞机;家养一群牛,贵阳城里买洋楼;家种一坡树,引来凤凰同致富。”在进入大方县城的高速路边,沿途都立有类似的标语。
县委大院的LED显示屏上,24小时不间断滚动显示着脱贫倒计时。
而在当地最广为流传的一个扶贫故事是,一位养鸽大户,养鸽棚被扶贫公司征用,他一夜之间清空房屋。随后,他又杀了一百多只鸽子,熬汤送给扶贫工作队。
D输血造血并举可持续发展
有房子住,有基础的生活保障,还不够。输血造血并举,才是真正可持续的道路。
大方素有养牛传统。不过,当地的牛个头小,肉质差。“远看是条狗,近看却是牛!”多年前,一位农牧专家到大方县开展交流工作时,戏称当地小黄牛为“狗牛”。
西门塔尔良种母牛
去年5月8日,恒大扶贫团队通过对气候、土壤、牧草以及劳动力结构等进行实地考察,并经相关专家反复论证后,恒大大方扶贫管理有限公司与大方县政府达成共识,用三年时间完成10万头肉牛改良,将大方县打造成毕节市最大的安格斯优质肉牛大县。
6月,历经天的越洋运输,恒大集团从澳大利亚引进用于产业扶贫的头安格斯种牛抵达大方。同时,从内蒙等地引进的西门塔尔优质基础母牛也陆续抵达。
此外,扶贫公司建立了扶贫牛超市,可实现选牛、贷款、上保险、签合同等各环节一站式办结。
据大方县第一扶贫牛超市的厂长张清勇介绍,卖给贫困户的基础母牛,低于市场价元,即一头1.3万元购进的母牛,1万元卖出。贫困户全额贷款购牛,恒大及县政府3年内全额担保、全额贴息、全额保险。同时,每繁殖成活一头犊牛恒大再奖励贫困户0元。
安格斯牛
此外,扶贫公司引进企业,对贫困户养殖的肉牛进行收购,真正实现“买牛不愁钱,养牛无风险,产牛有奖励,卖牛有保障”。
“早就听说西门塔尔牛肉质好,堆肉快,以前没得渠道也没无钱购买,现在有这样的好政策,肯定不能错过。”50多岁的村民郭昌龙,家住凤山乡店子村,养牛多年。得知要进行品种改良,他主动提出将家里的公牛去势。此后,他购买了西门塔尔牛,还计划着加入了村里的肉牛合作社。
“家里的牛就要下崽了,肯定能卖到好价钱,生活也会越来越好!”对于未来,郭昌龙满怀期待。
来源:贵阳晚报版次:A05作者:张鹏张志红
编辑/黄伦江
欢迎投稿
①小编邮箱:df
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