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丝绸路醉美大西凉
影视
小说
诗歌
散文
书画
音乐
评论
访谈
杨景汤科考档案
杨景汤科考试卷(部分)
文/李元辉
武威《杨氏家谱》中,保存着一份后裔杨景汤参加甘肃乡试中举的试卷。光绪二十三年(年),23岁的杨景汤以廪生身份参加全省乡试,一举夺得第八名,从而考中文举人。杨景汤世居王城堡杨家榆树庄子,生于光绪乙亥年(年)八月十五日,原名杨以铭,字新吾,号石河,排行十七。高祖杨于盛,曾祖杨士蓼,祖父杨青选,父亲杨衡世。其父亲杨衡世系光绪元年“凉州府拔贡生”。清朝时期,为了取得参加正式科举考试的资格,先要参加童试(院试),录取后称为生员,俗称秀才。生员中成绩最好的称为廪生,有一定名额,由公家发给粮食。正式的科举考试分为三级:乡试、会试、殿试。乡试通常每三年在各省省城举行一次,又称为大比。由于是在秋季举行,所以又称为秋闱。参加乡试的是通过本省学政巡回科考中成绩优良的生员(秀才),乡试考中后称为举人,第一名称为解元。杨景汤在那次乡试中考取第八名,绝非虚名。由于其试卷内容较长,故将其试卷内容部分摘录如下,以供参阅。文章写于清末维新运动前一年,所以文中学习西方的呼声较高,分析也很到位,且文字优美,条理清晰,极能服人。文章开头论述了当时中国面临的严峻形势。“圣朝肇有区夏,地非不广也,而地有遗物。人非不众也,而人有遗力。所以然者,因循之习中之耳。今者,造轮船于沿海,修铁路于广汉,再设工艺院以造机器,设商务会以广利源,今则异日之富强,未必不驾欧洲而上之矣。劝学篇曰,兵之于国家,犹气之于人身也。肝藏血而助气,故内经以肝为将军之官。人未有无气而能生者,国未有无兵而能存者。今者海禁大开,强邻逼处,有心时局者,慨时势之日非,伤战守之无具,汲汲焉谈强兵以御外侮而保全局也。泰西自近百年以来,互相并吞,彼未富者,恐为富者所奴役,未强者,恐为强者所鱼肉。故积惧生愤,积愤生勤,举徙前偷安苟且之习……设立学堂,以储有用之才,此其所以日新月异,而强富之名遂雄视于地球五大洲之内……”此后文中提出了许多对策,有学习欧洲列强的大段议论,如“以挽日下之江河,而开维新之景运,虽曰补牢已晚,而犹可收功于末造也。”而后文章又列举了欧洲列强的优势,在交通运输方面,杨景汤写道,“其轮船铁路也,驶如奔雷,疾速若闪电”;在司法行政方面,杨景汤提出要加强法制,“朝廷出一政、布一政,可以奉而行;人民犯一法、违一禁,可以捕而获。上可以备国家干城之用,下可以杜闾里匪类之为。以此观之,警察之有关于政治者,不诚多乎!”在工商业方面,杨景汤提出要极力效仿,说西方的工商业“以之开采,以尽山之利;以之种植,以尽地之利;以之制造诸物,以尽百工之利;此财政之本原。然后创之以商会,立之以银行,如车之有轮,如舟之有楫。可相辅而行,相济而理也。”提到仿照西方,杨景汤写道,“轮船、邮政、电报以及制造厂、议院、学堂,极西人之所极,经营者无不一一仿行”、“发愤自强,举英美法德之长,兼而有之。”此后又说到日本甲午战争,说日本“灭琉球以实其端,扰基隆以张其焰,瞰高丽而据辽东,割台湾而求索偿”,并大篇幅论述日本如何通过明治维新走上国富民强的道路。文章最后发出学习西方的呼吁,说“慨自海禁大开以来,西人日挟其精巧之技,新奇之货,以渔我中华之金钱,我华人坐听其消耗,而不思仿而行之,学而习之,以杜其漏”,因此大声疾呼要“效仿其法”。试卷作于清末维新变法的前一年,当时全国“求变”呼声较高,因此符合时代需要,且论据充分,层层推进,一气呵成;文字优美,对偶排比句式运用娴熟,读来朗朗上口,令人不忍释卷,从中也能看出杨景汤博学远大的见识与富国强兵的胸怀。
鸣谢谢谢雅读赏作者介绍
李元辉甘肃武威人,文史学家,中国延安文艺学会会员,甘肃陇文化研究会会员,《历史大学堂》专栏作家,《贵阳晚报》文史博阅版专栏作家,《我们爱历史》特邀作家,武威旅游特约撰稿人。雅致生活,文化之旅
▼
ID:Daxiliang—China轻触北京中科医院是骗子北京白癜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