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晚报小记者团6月5日组织的“习民俗包粽子”活动中,以下小记者的文章被刊登在6月9日的《贵阳晚报》A20、A21版上:
1、跟我来学包粽子晚报小记者钟家祺贵溪小学二(2)班
2、猴年马月说端午晚报小记者高子贤市府路小学五(1)班指导老师:金蓉
3、有意思的习俗晚报小记者闫家祺花溪区漓江小学三年级(3)班
4、我的小记者之行晚报小记者陈柄羽清镇市第一实验小学二(3)班
5、粽子“诞生”记晚报小记者刘慧欣苗苗实验小学一(2)班
6、包粽子品民俗晚报小记者李析橒甲秀小学二(7)班
7、端午节有别名晚报小记者成紫瑜北师大贵阳附小三(1)班指导老师:丁艳
8、让人欣喜若狂的活动晚报小记者叶紫喻市府路小学五(1)班
小记者优秀文章跟我来学包粽子
晚报小记者钟家祺贵溪小学二(2)班
6月5日,我参加了贵阳晚报小记者团组织的“习民俗包粽子”的活动。
活动一开始是请贵州大学赵永刚老师给我们讲解端午节的相关知识,通过赵老师的讲解,我们学到了端午节的许多知识。
印象最深的是包粽子环节。青岩文凡状元别院的专业厨师为我们讲解粽子怎么包及示范包粽子:先将粽叶从中间旋转折成漏斗形(但下面不漏孔),用手握好在漏斗中加入糯米、并用筷子将米插紧,然后放入五花肉和花生,继续放糯米填满粽子、用手将米压实,将上端多余粽叶折回盖住上面的糯米,再用手捏出尖角,将白线环绕粽子数圈扎紧打结就包好了。实践时间到了,大伙的兴趣可浓了,纷纷拿起桌上的粽叶包起来。我也拿了一片粽叶按厨师教的方法包起来,可手指好像不听话,折了好多次才勉强折成漏斗形。然后我急忙放糯米、五花肉和花生进去,用筷子插紧将粽叶盖住糯米捏出尖角来,可怎么也不太像。最后我用白线捆粽子也费了不少周折,但总算包成了一个粽子。拿着自己的成果,妈妈还帮我拍了照。
通过包粽子这件事,我明白了做什么事都要付出努力,才能有所成就。
最后是模拟新闻发布会,大家都积极举手提问,我也获得机会,问了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并得到一份礼品。
虽然只有一个上午的时间,但这是我参加的最快乐的活动。
编辑李天峰:最值得称赞的就是包粽子的描述了,像我这种不会包的人,看了都想试一试。遗憾的是,不知道你最后问了一个什么问题呢?应该很有趣吧?要是能跟大家分享就更好了。
猴年马月说端午
晚报小记者高子贤市府路小学五(1)班指导老师:金蓉
农历五月初五,大家知道是什么节日吗?就是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为了迎接这一传统佳节,年6月5日,《贵阳晚报》小记者团周末课组织了题为“体验民俗文化———包粽子”的活动。
天公作美,天气晴朗。我怀揣着激动的心情来到了目的地。只见巨大的屏幕上写着“猴年马月说端午”。“猴年马月”是什么意思呢?这次来为我们主讲的赵永刚老师,为我们解开了这个谜团:因为今年是猴年,农历五月对应着的生肖是马,所以是“猴年马月”。
我们这次活动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由赵老师为我们讲述有关于端午节的一系列故事;第二部分就是包粽子;最后一个部分,模拟新闻发布会。其中让我记忆最深刻的就是包粽子环节了。几个厨师先给我们演示了一遍:先选两片粽叶,把粽叶裹起来,裹成下面是尖尖的形状,然后往里面装入糯米。如果你喜欢吃花生和叉烧的话,你也可以加点儿,然后用筷子把糯米扎一扎,把糯米扎紧实。接着,把粽叶的两边往里折,再重复折过之后,把剩下的粽叶往下翻;最后拿一条线,一边用嘴咬着,另外一边用手把粽子给缠紧,一个粽子就完成了。之后,我按照老师的方法做了一个,但是一开始不成功,在装完糯米后,我的手没有拿稳粽子,结果糯米“啪啦”全部洒在了地上。真可惜,马上就成功了!但是失败乃是成功之母,我再试了一次。太好了,终于成功了!我乘热打铁,包了四五个粽子呢。
刚包完粽子,《贵阳晚报》的阿姨就抬来了一大盘煮好的粽子。我一口一口地吃着,像个馋猫一样。爸爸说:“你不要吃得太没有形象,这可是在公共场合!”听了爸爸这一番话,我就像一位绅士一样,小口小口地吃了起来。
吃完了粽子,模拟的新闻发布会开始了,我们小记者踊跃地举起了手,我站起来边举手边大声地说:“老师老师,我来!”不枉费我的努力,老师把话筒给了我。我问:“我们中国人过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还是伍子胥呢?”赵老师认真地回答我说:“你的问题问得很好,因为两个人都是楚国人,都在楚国受到了巨大的冤屈,但屈原是因为祖国被外国侵略而自杀!而伍子胥却是带领着外国军队攻破自己的祖国!可最后他并没有得到新主子的信任也被逼自杀!虽然端午节最初在吴国是纪念伍子胥的,可在全国范围内只会纪念屈原!屈原是同自己的祖国同存亡,共患难!所以人民会纪念他!而伍子胥却是为了自己个人的恩怨让祖国和人民陪他遭难!”“原来如此,谢谢老师!”
这次活动我学到了关于端午节的知识,也学会了包粽子,以后我也要多去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做一名满腹经纶的小记者。
编辑李天峰:思路清晰、交代清楚,概括能力强,可惜原文中有几处错误,下次要检查下哦。
有意思的习俗
晚报小记者闫家祺花溪区漓江小学三年级(3)班
我今天知道了很多端午节的故事。
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和伍子胥。
端午节的传说有:吃粽子、划龙舟、悬艾草、戴香包等,其中吃粽子是为了让河里的鱼虾不吃屈原的肉,所以老百姓就把糯米包成粽子投到河里喂鱼虾吃;悬艾草,是为了让蚊虫离家远一些,免除蚊虫的叮咬;戴香包,香包的形态各异,五彩缤纷,如小包包、老虎、圆形、菱形、鱼形等等,但大多喜欢做成老虎的形状,是因为老虎是兽中之王呀,本领最大,所以避邪也最管用了;缠丝线,还有个传说呢,传说蛟龙把屈原的身体吃了一点,人们很生气,就把蛟龙打死了,最后把龙的筋给抽出来,缠在小朋友的手腕上,后来就慢慢演变成了缠丝线的习俗;喝雄黄酒,可以驱赶五毒,分别指蛇、蝎子、蜈蚣、蟾蜍,所以呀老人们纷纷给小朋友在额头上或脸上点上雄黄酒。哈哈,这些习俗真有意思!
我知道的知识多不多呀!
编辑李天峰:真的,不看不知道,原来端午节有那么多有趣的习俗。我也要奔走相告,让我的小伙们在吃粽子的同时,也知道这些中华名族的传统习俗。
我的小记者之行
晚报小记者陈柄羽清镇市第一实验小学二(3)班
上周日是我至今最难忘的日子,因为参加了《贵阳晚报》小记者团的活动,也就是说,从那天开始,我正式成为了一名小记者。
本次活动主要由三个环节组成。第一个环节是听赵老师讲解有关“端午节”的来历和习俗。怀着好奇的心情,我津津有味地倾听着赵老师的讲解,仿佛自己穿越到了战国时代,看到了百姓纪念屈原的热闹场面。
第二个环节是我期待已久的包粽子活动,我们一个个跃跃欲试。一开始,大家都看着厨师是怎么包粽子的,我在一旁仔细地看着,眼睛睁得大大的,害怕漏掉一个小细节。不一会儿,终于可以动手操作了,我挽起袖子,心想:一定要大干一场。开始,我学着厨师的样子慢慢地包着粽子,选叶、裹叶、放米、捆扎,哇!突然感觉看似简单的包粽子好难呀!弄得我手忙脚乱、满头大汗的。大家像开派对一样的热闹,都很开心。虽然包的粽子不太好看,但这是自己第一次包粽子,也让我感受到通过自己的劳动得来的东西,感觉特别的珍贵。
品尝完香喷喷的粽子,接下来就到第三个环节———模拟“新闻发布会”。主持人给大家做好安排,并宣布“开始提问了!”小朋友们各种奇妙的问题,老师们都耐心地解答。
通过参加这次《贵阳晚报》小记者团的活动,使我了解了端午节的由来,感受到了包粽子的不易,更让我体验了记者这个职业的辛苦和快乐,我喜欢这个职业,希望以后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来实现自己的记者梦。
编辑李天峰:当记者有辛苦和快乐吧?要是你能把为什么觉得辛苦和为什么觉得快乐写出来,说不定读起来更有趣哦。
粽子“诞生”记
晚报小记者刘慧欣苗苗实验小学一(2)班
上周末,我和妈妈参加了《贵阳晚报》小记者团举办的端午节“习民俗、包粽子”专场活动。
活动开始后,一位风度翩翩的伯伯给我们介绍了端午节的来历、习俗等,然后我们小记者们分组开始包粽子,我心想包粽子一定很容易,就跟着教我们的阿姨一起包,听说这个阿姨还是大酒店的厨师呢!可是,我笨手笨脚的,根本跟不上阿姨的节奏,一会米放多了,一会粽叶又松了,好不容易到了绑绳子的环节。我拿着一根绳子,想去绑的时候,粽子总是不听我的使唤。一会跳到那,一会又蹦到这,“啪”的一声,粽子掉在地上,成了一滩米,我撅起嘴,气呼呼地说:“我不想包粽子,太难了。”阿姨听见我的话,微微一笑,说:“小朋友,粽子好吃吗?”“好吃!”“那好包吗?”“不好包。”“对了,做事情可不能半途而废哟。来,阿姨教你。”阿姨手把手地教我,终于,一个白白胖胖的粽子在我手中诞生了!我心里简直乐开了花,看来,只要认真坚持去做,就有可能成功。我一鼓作气又包了几个粽子,虽然形状不是那么标准,但它们是我亲手包的,我要带回家给爷爷奶奶尝尝。
活动最后召开了小记者新闻发布会,大家争先恐后地向伯伯提问。我没有抢到提问的机会,有些遗憾。不过下次我一定会抢到发言机会,因为小记者的活动太有趣了,有吃又有玩,妈妈说作文写好了登报后还有稿费,所以下一次我还要参加这样的活动!
编辑李天峰:小记者总不乏天真可爱的小朋友,你就是其中一个,为了稿费,下次继续加油哦。
包粽子品民俗
晚报小记者李析橒甲秀小学二(7)班
上周日,我参加了《贵阳晚报》小记者团的活动。这次活动的主题是“包粽子,品民俗”。
活动的第一部份是贵州大学的赵老师给我们讲一些端午节的知识。后来我知道了,端午节是为了纪念诗人屈原,但也有人为了纪念伍子胥。另外也知道了端午节的习俗有很多,比如门悬艾草、吃粽子、赛龙舟……
活动的第二部分是请来了“青岩文凡状元别院”的厨师教我们包粽子。我认真地看着、学着。总算轮到我亲自包了,我挽起了袖子,准备大干一场。我取了两片粽叶将它们平行叠在一起,然后朝内卷了一下,大概成了一个圆锥体,但妈妈看了后说不行。原来我的圆锥体下方没有弄好,还有个洞,这样的话米就会漏出来。这个还真是看着简单做着难,我试了好多次都卷得不是很好,弄得我满头大汗。妈妈见状,帮了我一把,这一次算过关了。我左手小心翼翼地握着粽叶,右手用小勺装了一些糯米进去,学着刚才那些厨师的样子用筷子压了压,然后我又放了些肉和花生进去。捆的过程我实在学不会,就请妈妈帮忙,不过妈妈也是第一次包粽子,捆得不是那么好。哈,我的第一个粽子诞生了,它虽然看起来小小的、丑丑的,但却是我的劳动成果,我开心极了。有了这个成功粽子的鼓励,我继续大干,每一次我都弄了新花样,有的我放了多多的肉,想看看到时候谁能“中奖”,有的我只放少少的肉和花生,有的我包得小小的,有的又包得大大的……总之,我开心地包着,不一会儿,我面前就堆了好几个。
活动的第三部分是模拟新闻发布会。我一直举着手,但却没被点名提问。我有些遗憾,发布会结束后,我追着赵老师提出了我的问题:屈原为什么要投江自尽呢?赵老师耐心地回答了我的问题:因为屈原很爱国,他看见自己的国家灭亡了,他不愿做亡国奴,所以他投江自尽了。
晚上回家妈妈把我的劳动成果煮熟了,我尝了一下,好香,我一口气吃了好几个。我很喜欢小记者活动,它总是让我学到不同的知识。
编辑李天峰:突然想起小时候有篇课文叫劳动最有滋味,我想小记者也有这样的体会吧?自己包的粽子是不是最香的那个?
端午节有别名
晚报小记者成紫瑜北师大贵阳附小三(1)班指导老师:丁艳
小记者活动又来喽,这一次我们的活动主题是“包粽子,品民俗”,看到这么有趣的主题活动,爸爸赶紧给我报了名。
活动那天,我们早早地来到了现场。活动开始了,赵老师给我们介绍了有关端午节的知识,比如:端午节有许多别名,如浴兰节、天中节、重五节……端午节人们要互赠香包,香包是老虎形的,上面还有一个威风的“王”字呢!人们用雄黄酒在孩子们脸上写王字以此来避邪……
学习完丰富的端午节知识后,我们开始动手包粽子了。包粽子看似简单,但那粽叶和糯米在我手中怎么就那么不听话呢!我失败了很多次才包成功一个。在准备包第二个时,我吸取了上次的经验,先去找到老师,让她手把手地教我包了一个模样非常标致的粽子。拿着粽子拍了照后,我带着甜蜜和满足回家了。
编辑李天峰:稿子简洁,将当天活动内容告诉了大家,要是能多一些故事就更好了。
让人欣喜若狂的活动
晚报小记者叶紫喻市府路小学五(1)班
上周日,我和妈妈怀着激动的心情,提前了半小时来到遵义路万象国际,参与《贵阳晚报》小记者团的周末课“包粽子活动”。在等待的这半小时,我真是度秒如年啊!经过漫长的等待,活动终于开始了!
一开始,贵州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硕士生导师赵永刚,为小记者们讲解了关于端午节以及粽子的相关民俗知识。听完赵老师的讲解后,就到了最让我欣喜若狂的环节———“包粽子”。
由于大家都不会包粽子,小记者团就为我们请来了一些包粽子的高手,手把手地教我们包粽子。我在的第四组的高手是一位有耐心、和蔼可亲的阿姨。这位阿姨先给我们展示了两遍包粽子的步骤,就让我们自己动手试试。我见阿姨包粽子包得得心应手,不费吹灰之力就包好了一个结实漂亮的粽子,便自信满满拿着两片粽叶开始包粽子。我回想着阿姨包粽子的步骤,先用左手的大拇指把粽叶的偏上方压住,再用右手和左手剩下的手指把粽叶下方裹成锥形。我先裹了第一圈,很成功,但裹到第二圈时,下面就变成了一个大圆洞。原来包粽子没想象中的那么简单!
编辑李天峰:要是不参加这个活动,估计大家都以为包粽子很简单吧?不知道参加活动后,你是否掌握了包粽子这个技术活呢?
说明:小记者稿费将于见报的次月下旬进行统计,然后通过邮局汇出,小记者及家长请留意学校及住所收发室。
贵阳晚报小记者
少儿课外活动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