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晚报

您现在的位置: 贵阳晚报_晚报历史 > 晚报理念 > 但回乡的村民

但回乡的村民

发布时间:2016-3-28 7:11:50   点击数:

“比如大年初一钻山洞、上山拾柴等,好多年没过啦

农历正月初一,是大方县兴隆苗族乡的“采花节”上千名男子在亲友团的簇拥下,集体相亲

在金锦华的倡仪下,快到除夕夜之时,陆续回家的300多名村民凑了钱,到县城买来一头牛与一头猪抬回村中当天,大家一起在村中为全村人做了一顿丰盛的集体晚餐聚餐桌上,村民们互敬香甜的米酒,相互寒暄遭遇的故事”组织此次活动之一的90后小伙张义胜说,寨上外出务工的年轻人,多半集中在两广和江浙一带,平时尽管聚少离多,但大伙经常联系去年,在外打拼的一些年轻人因工作忙没有回家,为让年过得有意思些,他们集体在外面买了一头羊过节但在异乡过年,年味让给了乡愁,大家一边过年,一边还要给留守在家的父老打电话金黔在线贵阳晚报,总觉得不是个味道

现在,每逢春节,在外务工的村民都会回到村里过年除了与家人团聚,对不少年轻男女来说,还希望找到媳妇因为这时,在外奔波的单身男女,大多已回到村里,且农务不繁忙 ■张鹏

六枝特区中寨乡西拉村:返乡农民工办起春运会

为让村庄在春节期间“闹”起来、充满浓浓的年味,春节前夕,村里回乡过年的23位农民工经商议决定捐款,举办一场“春节农民运动会”

“滚龙秋”是秋千的种类之一,在当地已经消失了60年左右

西拉村村委会主任吕阳恒说,这次活动共收到捐款9225元,活动举办期3天,从大年初一至初三,运动项目包括拔河、字谜、 掰手腕、象棋、桌球、篮球、斗画眉、民歌等,每天的日程都安排得很紧凑

“在外面过年,吃得再好、再热闹,都没贵阳晚报订阅电话有家乡的那种味道年是亲情、友情,是儿时的记忆,更是一种牵挂”今年30岁,在外地工作8年的张义望说

大年初一这天,他们邀约寨上的100余男女老少前往该村最大的溶洞,然后聚在洞中一起吃烧烤

玉水镇拉矮村是一个布依族村寨,全寨100多户人家都是一个家族,95%以上的劳动力常年外出打工往年的春节,绝大部分务工青年都没有回老家过年留守老人和孩子在家过年,只是象征性的在食、穿上改善,一些过年的民俗正渐渐淡化

金沙县沙土镇:贵阳城里娃入乡玩泥巴

农民运动会上的舞蹈

采花节,又称作“赶花场”,是当地村民流传了数百年的习俗每个姓氏的苗家人都会在距村子五六里远的地方,用泥土砌起火堆供本姓的姑娘取暖.同时,这也是一个“约会”的场所而本族的年轻男子则贵阳晚报热线电话到其他村寨、其他姓氏的火堆上去“采花”

这个春节,雷山县望丰乡乌江村里热闹非凡——全村300多名外出务工人员集体回来过年村民相互拜年,把酒言欢,互道祝福,家家户户沉浸在欢乐祥和中

65个年轻人每人凑了150元的份子钱,交由几个组织能力强、有责任心的小伙,让他们在大年三十夜之前将烧烤的鱼肉准备好

独山县玉水镇拉矮寨:65名年轻人集资 大年初一邀约寨上男女老少进洞野炊

“这些年,一到春节,大部分外出务工人员都要回来过年但回乡的村民,因为没啥玩的,走亲会友多是聚集喝酒,让人感到过年很累”杨文贵说,两个月前,他突然有了重建一个“滚龙秋”的想法,希望村民过年有个健康的娱乐方式

大年初一,当城里人在相互走亲访友时,距离独山县玉水镇拉矮贵阳晚报电子版寨上约一里地的宽敞山洞内,炊烟袅袅,寨上百余男女老少在这里集体野炊,用别样方式迎接新年

返乡民工给村里孤老洗脸

今年,在张义胜等人的组织下,寨上的65名年轻人(多是“90后”)约定集体返乡,“重拾”当年钻山洞野炊等乡俗,寻回年的味道

农民工自发捐款的行为,感动了山村和当地的相关部门——村里4名领财政工资的人员也加入捐款行列,两家单位分别资助了2000元

“吃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儿时那种过年的心情”一些留守老人对年轻人今年的这份“厚礼”显得十分满意一名老人说,现在,乡亲们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只不过,春节里,寨上的老少能以这样的方式聚在一起,重温小时候过的年味,感觉真的不一样”

据悉,今年除夕夜当天上午,不少“城里的沙土人”从各贵阳晚报数字版地返乡,车辆行驶在小镇各条街道,交警部门不得不实施临时管制 ■朱海

春节期间,六枝特区中寨乡西拉村的23名回乡过年的农民工,采取捐款的方式,在村里举办了一场为期3天的农民运动会

返乡民工给村里孤老洗脸

大方县“采花节”:上千名男儿初一去相亲

“春节回家,要的就是年味活动一举办,山村都沸腾了”参与活动倡议并捐款500元的钢筋工黄继达说,西拉村已很久过年没这么热闹过了,这是村庄首次举办春节运动会,他们期望这样的运动会能够持续下去 高松 聂康

聚餐过后,全村外出务工人员又举行了一次“敬老孝老”活动他们通过为自己父母做家务、打扫卫生、洗脸、洗脚等方式,尽尽儿女的孝心;还为村中5名孤寡老人洗澡、洗衣被,并接他们到家中过年

羊年春贵阳晚报广告刊例节,六枝特区牛场乡黄坪村的村民杨文贵在自家院子里建造的一个“滚龙秋”,每天吸引数千村民前来看“稀奇”并体验

六枝特区牛场乡:建造滚龙秋重温儿时梦

“平时我们上班忙,明明成天就在高层电梯楼里,看电视、玩手机,没有玩伴”明明的爸爸黄先生说,如今,除了手机游戏,城里长大的儿子连猪、牛长啥样都不知道

今年过年,3岁的贵阳城里娃明明,在老家金沙县沙土镇放鞭炮、赶乡场、“干”农活,一改平日被手机“绑架”的童年生活

据介绍,23人中,有架子工、钢筋工、工厂工人等他们捐款数额不等,最少5元,最多有500元村民李小虎不仅捐得最多,还将家里一套价值千余元的音响也捐了出来

西拉村地处牂牁江畔,这里曾因“惊现水怪”而名噪一时如今,这里的旅游贵阳晚报电子网络版码头已经建成开放,吸引了大量游客

去年年底,眼看春节将至,深有同感的金锦华便通过他们建立的“乌江生产大队”qq群,发出倡仪;多年不回家,作为儿女的我们真的对父母很愧疚,全村外出人员,今年必须回家过春节很快,大家相互转告,得到了全村在外的300多名村民的响应,纷纷表示回家过节,给父母及村里的老人们尽尽孝心

雷山县望丰乡乌江村:300村民 抬牛回乡孝老敬亲

“这样的活动既增加了我们的凝聚力,又使老人们心里格外兴奋”金锦华说,老人们见到儿女回家,一个个都流下了泪水

金锦华说,他1993年外出江浙一带打工,现在浙江义乌开一家首饰加工店谋生期间,他与很多外出村民在外打拼着,家中年迈的父母靠在家的兄长照顾,平时只通过电话问候一下金锦贵阳晚报黔酒在线华成家立业为人父母后,3年来,每年春节都要回家

“没想到时隔半个世纪,我们又见到了‘滚龙秋’,它勾起了我们儿时过年的记忆,太好了!”当地一名老人说 ■高松

吴如雄(文) 李应光(图)

本报记者 张仁东

组织这次山洞野炊的,是一帮务工返乡的“90后”青年他们说,返乡过大年就是为与乡亲们一起“重拾”那些渐行渐远的年味

今年过年,他们夫妇俩决定带着儿子回老家过年令他们惊喜的是,一到年味浓浓的乡场,儿子便融入集体的乐趣中,跟着众人上山踏青、采野葱,学着大人松土、扯菜,玩起了泥巴

“有钱没钱,都要回家过年”金锦华说,全村外出务工人员达成了默契,以后每年春节都要回家团聚,举行一次“敬老孝老”活动

“直到大年初六,在外务工的300多村民都还不贵阳晚报广告电话舍离去,大家都认为在家多呆一天,父母就会多高兴一天”43岁村民金锦华说,乌江村是一个典型的苗族村寨,该村有两个自然寨,共693人,有300余名村民常年外出务工,而常年留在村中的有200多名老人及儿孙今年春节,在外务工的300多名村民,除了几人因要值班来不成外,其余的都到齐了

杨文贵请来村里多名见过“滚龙秋”的老人帮忙设计,经3次改良后,春节前一周,“滚龙秋”终于正式启用春节期间,体验者上至七八十岁的老人,下至十来岁的孩童

返乡民工抬牛进村孝老敬亲


山西白癜风医院
能治愈白癜风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guiyangwanbao.com/wbln/1377.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