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动动手指,就能让城市管理的“触角”延伸至城市的“细枝末节”。自贵阳市年启用升级后的“贵阳百姓拍”,人人参与的管理范围变大,城市管理开启全民网格管理员的新模式,实现了最大程度的提质增效。
传统的市民热线举报信息零散且存在片面性,但“贵阳百姓拍”平台推出的有奖举报模式,激起了市民参与城市管理的热情,举报问题涉及“市政设施、环境卫生、综合执法、渣土管理、园林绿化及工地管理”等多个城市管理环节,数据更全面且更有价值。
通过对大量数据的理性分析,为“城市病”展开针对性治理,合理调配整治资源提供了有效的依据。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贵阳市不断完善城市治理体系,提升了城市“智”理水平。
百姓“随手拍”
市容村容同提升
借助“大数据+城市管理”手段,贵阳市综合行政执法局于年3月推出“贵阳百姓拍”APP升级版并上线运行。特别是“贵阳百姓拍”升级引入奖励机制实施后,市民的参与度明显高涨。
据了解,“贵阳百姓拍”APP举报奖励范围目前覆盖全市10个行政区(市、县)、贵阳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区、贵州双龙航空港经济区的余条主要道路以及贵安新区部分区域,举报奖励类型涵盖市政道路、环境卫生、市容秩序、渣土管理、园林绿化、工地管理6大类34小类,只要所举报的问题符合“贵阳百姓拍”奖励条件,即可获得举报奖励奖金。
自年3月运行以来,针对定位系统的准确性、在举报奖励奖金实际操作中发现的问题以及受今年疫情影响,“贵阳百姓拍”APP今年上半年暂停运行并再次进行升级改造,以实现市区两级共同审核、兑现奖励和优化系统功能,为下一步整合积分功能和开放便民服务板块等提前进行模块预升级。
7月15日,再次升级后的“贵阳百姓拍”APP进行试运行,预计8月份将恢复正常奖励。
限时回复
提高街面“见管率”
为了快速、高效处置群众反映问题,各区(市、县)迅速搭建了区级“贵阳百姓拍”APP指挥平台,形成24小时值班制度,对市级派案进行全天候全时段处理。
经过2年的运行,市城市管理信息中心和各区(市、县)综合行政执法局通过后台对公众上报的集中问题、问题多发路段以及数据时间峰值的分析,越来越清楚哪些路段、点位容易产生哪些问题,便于有针对性地集中开展各类专项整治行动,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预防问题,落实长效管理。
以清镇市为例,根据每周、每月案件数据,从“案件类别”、“案件发生路段”、“典型类案件及类别数量”等多方面进行系统、深入、精准分析,总结提炼相关案件存在问题及解决建议。对于集中高发案件,由分管领导指导、带领执法一大队班子成员对案件共同进行分析,针对长期存在问题的路段选定重点执法对象,树立一批违反规定处罚的案件典型以警醒、震慑违反规定的事主,让违规行为人得到应有处罚,助推反复举报案件的处置力度。
以南明区解放路为例,很长一段时间天天都有市民举报反映这里有商家占道经营、门面延伸。为此,每天城管队员早早就来巡查,减少案件发生率,提高案件处置率。在这个过程中,为确保公众举报的问题得到及时有效处置,区级城管队员采取限时处置的方式,从而提高执法人员街面“见管率”。
打开城市管理
全民共治新局面
贵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季飞博士认为,“贵阳百姓拍”APP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贵阳市借助大数据提升社会治理效能,调动群众等多元主体力量,协同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
社会治理所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社会管理的对象大幅度扩大,公众的社会诉求明显增多。因此,运用大数据实现“城市之治”,本质就是借力数字化信息技术让人们的城市生活更加便利、安全和美好。
这也是“贵阳百姓拍”APP的出发点之一。同时,作为政府职能部门,在人力有限的情况下,借助这个系统,让城管工作者的“触角”有所伸长,解决以前“看不见、听不见、摸不到”的问题,既减轻行政成本又提高效率,提升公共服务质量。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汤利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