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晚报

您现在的位置: 贵阳晚报_晚报历史 > 晚报简介 > 遇食遇言意在饭外,忆往昔饕餮岁月稠

遇食遇言意在饭外,忆往昔饕餮岁月稠

发布时间:2020-8-11 12:33:00   点击数:
原题:忆往昔饕餮岁月稠作者:遇书房,男,上世纪七十年代生于贵阳,大学本科,中文专业。曾在媒体工作十八年,现供职某文化机构。后知后觉,近始读到日本画家安倍夜郎风靡中日韩的漫画《深夜食堂》,跟女儿抢着看,爱不忍释。其第一卷“第四夜”题为《酱油与调味酱》,讲到两个气味相投却素不相识的食客,因是闯空门的惯窃而入狱,警察发现,两人的作案手法几乎一模一样,年龄、血型相同,就连公寓的格局都相似。据说现代心理学的研究早已证明,食物与性格之间关联颇深,比如肉食者更具侵略性之类,不赘述。老实说,我也将信将疑,人性复杂,岂易言之。”倒是由此想起一个爱吃肉圆子的朋友老张,其人天性温和,招人喜爱。差不多二十年前,刚刚大学毕业不久,他独居遵义巷的一套公寓,自然成为朋友们的重要据点,时不时便吆三喝四,胡吃海塞,至今怀想,仍觉是人生的快意岁月。犹记某次老张突然提出,他从小的梦想,便是狠狠地吃一顿肉圆子火锅,吃到饱,吃到撑……不是什么难满足的愿望,立马就操办起来,凑了个周末,买了几斤肥瘦得宜的好猪肉,老张亲自上阵开剁,有分教——这人一条馋虫,会天下好食之士;两把菜刀,学当年镇关之西。接下来进入主题,五六条好汉,围着闷闷一大锅肉圆子,热气蒸腾,载沉载浮,筷子翻飞,流涎流汗,直吃到天昏地暗,日月无光。怀念啊,那真是一段精力弥漫的时光用《编辑部的故事》里的余德利的话来说,正处在“为了弄一顿饭,可以什么都不干的年龄”。毕竟年轻,胃口好,现在是有心无力了。当年在老张的地盘上,每月总有一两次聚餐,如是包饺子,人均五十个起底,最简单的吃面条,一人也得捞个两三碗才罢休。正常吃饭,电饭锅永远不够大,好在巷子里有家酸辣烫,可以买白饭,几块钱就能打上一大钵子。记忆中,能吃的朋友不少,其中翘楚,当属杨胡子,是我以前的同事,河南人,也是个肉食动物。杨胡子能吃到什么程度?讲个往事。刚来贵阳,他便迷恋上肠旺面,只恨分量太少,不能餍足。早餐得先找一家店,点两个双加,吃完胃中尚有空隙,不好意思再点,另换个店,再找补一碗。十几年前,胡味烤肉还没歇业,我们喜欢约着去新路口买盗版影碟,随带吃一顿,花费起码是小两百块,要知道,那会烤肉串不过五毛钱,除掉一碗葱油炒饭,两杯冷饮,全是肉。两个人硬能吞下三百来串,三七开,我三他七,比食量,愧不能如。俱往矣。去年初,老张就开始约当年这帮朋友吃饭,到现在仍未搞成,人到中年,这样事那样事,可以理解,但不免遗憾。不消说,吃饭已经不是目的,大家都不太能吃了,据说其中几位,甚至以吃晚饭为耻。主要还是叙旧,忆往昔饕餮岁月稠。换言之,“意在饭外”,食量和食欲降低,境界却高了。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guiyangwanbao.com/wbjj/9244.html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