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端午”小长假,正值我省汛期,全省各地均有不同程度降水,雨助游人兴,清凉避暑时,小长假三天,全省旅游市场总体运行平稳,呈稳中有升态势,据省假日办汇总各地数据,全省共接待游客.03万人次,同比增长20.16%;旅游总收入38.03亿元,同比增长22.32%。全省纳入监测的88家旅游饭店平均出租率为68.09%,全省纳入统计的67个主要旅游景区共接待游客.04万人次,门票收入.16万元,综合收入12.64亿元,实现了假日旅游“安全、秩序、质量、效益”四统一的目标。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假日工作运转有序
今年端午,我省大范围降雨,为做好今年“端午”小长假旅游接待服务工作,省假日办精心部署,对全省旅游安全、产品供给和市场秩序整顿做出提前安排,明确旅游部门24小时有人值班,及时收集和反馈旅游投诉咨询等信息,妥善处置旅游安全事故和突发事件。6月21日,省旅游局局长傅迎春赴屯堡检查全省第十届旅发大会主会场建设情况,对安顺“端午”小长假旅游市场进行督促检查。6月21日,受暴雨影响,西江千户苗寨出现游客滞留,雷山县快速行动,果断采取有效措施,有序组织疏导,省旅游局有关领导、处室负责人及州旅委负责人也及时赶往现场,与当地共同研究部署游客疏导工作。端午节期间,省假日办共接到2起投诉,皆是因暴雨造成行程改变,引起纠纷,值班人员迅速进行处理,目前问题已得到妥善解决,游客表示满意。各级假日工作协调领导小组设立旅游宣传咨询服务点,为游客提供景点介绍、旅游线路、旅行社酒店推荐、信息咨询等全方位服务,荔波等景区对重点地段派专人值守,为“端午”小长假营造了平稳协调、安全有序的假日旅游环境。
(二)自助游乡村游持续升温
随着我省“快旅慢游”服务体系日趋完善,端午小长假,短线游市场需求旺盛,散客化、同城化趋势明显。散客自助游、家庭朋友组合游大量增长,自助游个性化趋势越来越显现。省内自驾游以短线游、休闲游及无景点旅游居多,外省来黔游客以重庆、湖南、四川、广东、广西、云南等邻近省(区、市)自助游、自驾游为主。以城郊休闲、亲近自然、农事感知、果蔬采摘、民俗文化探访、乡村风情体验等为主题的乡村旅游持续升温,泉城五韵、花溪湿地公园、贵定金海雪山等近郊乡村旅游景区游人如织,接待游客分别达20.11万人次、7.45万人次、1.28万人次,同比增长35.45%、43.26%和41.17%,极大地丰富了市民端午假日旅游休闲生活,有效带动了乡村游景区周边农民增收。
(三)修学游亲子游成为热点
今年“端午”恰逢中高考结束,又遇父亲节,假日效应与暑假叠加,为应对市场变化和消费趋势,拓展和拉动消费市场,我省梵净山、织金洞、万峰林等景区适时推出针对中高考考生和以家庭为单位的门票优惠政策。这一优惠政策有力地刺激了家庭自助游的升温,“催化”效应使潜在的出游意愿变成出游现实,中高考后的“减压游”、毕业班团体游、暑期修学游、亲子游等需求在端午集中释放,以家庭和学生为主的出行客流明显增多,端午期间修学游和亲子游占游客人数近4成左右,年轻学生热衷遵义会议会址、织金洞等景区,人数激增,同比增长.37%和65.45%,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应。
(四)高铁有效拉升有组织接待
端午小长假前夕,我省提前预热,省旅游局牵头组织旅游景区、旅行社、酒店等45家旅游企业组成的贵州高铁旅游营销联盟,先后赴怀化、长沙、武汉、南昌、杭州、上海等地举办主题为“山水文化画中游·贵州处处有乡愁”的高铁旅游产品推介活动。旅行社和景区提前谋划和推出“端午”小长假特色旅游线路,推出了“端午民俗欢乐游”、“端午消夏体验游”和“端午休闲健康游”等多项主题旅游线路,漂流体验、消夏疗养、乡村度假、避暑休闲、户外运动等特色纳凉资源和丰富多彩的消暑纳凉旅游节庆,吸引广大游客前来避暑、体验清凉之旅,“端午”小长假三天全省有组织接待人,较去年同比增长.78%,其中,黎平、榕江、都匀、贵定等贵广高铁沿线接待高铁游客人。
(五)节庆活动撬动旅游消费
“端午”小长假期间,全省各地围绕假日休闲旅游等主题,举办了形式多样、地域文化特色鲜明的民俗节庆旅游活动,有效满足和撬动了不同层次游客的消费需求,挖掘和拓展了旅游文化内涵。铜仁举办中国传统龙舟大赛,围绕“赛龙舟·闹端午”主题,包粽子、民族特色手工艺品展、民族特色文艺演出等系列活动热闹开场。赤水市推出以独竹漂、美食为特色的旅游节庆活动,集中展示黔北赤水古老的民俗文化和饮食文化。安顺、镇远、惠水、平塘等地的黄果树国际啤酒节、龙舟文化节、乡村旅游论坛、越野车争霸赛等主题活动凸显了资源特色、集聚了人气。贵阳孔学堂针对学生游消费群体,着力提升修学旅游文化品味,推出“端午文化周”系列活动。通过各地丰富多彩的假日节庆活动,广大民众出游预期和消费需求,在端午小长假得到了轻松而全然释放,获得了全新体验。
(六)媒体聚焦假日旅游
省内外各大新闻媒体纷纷北京白癜风白癜风是怎么样引起和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