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晚报

您现在的位置: 贵阳晚报_晚报历史 > 晚报简介 > 贵阳晚报对长顺的报道解密女匪首的身世

贵阳晚报对长顺的报道解密女匪首的身世

发布时间:2017-1-14 15:46:09   点击数:

解密女匪首的身世浮沉

她“骑马打双枪”,被毛泽东称为当代“女孟获”;“发现”团队重访陈大嫂家乡

年7月15日 贵阳新闻网

  

陈莲珍(右)与电视剧《蒙阿莎》的演员合影,该剧以陈莲珍的人生故事为蓝本创作而成

  陈大嫂故居内近照张明勇供图

三国时,诸葛亮出师南征,采用参军马稷建议“攻心为上”,对蛮王孟获七擒七纵,成就了七擒孟获的历史佳话。而长顺县也走出过一位“骑马打双枪”的女人,被当时的国家领导人毛泽东称为当代的“女孟获”,她就是女匪首陈大嫂。

陈大嫂本名叫陈莲珍,乳名笋妹,年出生于长顺县改尧镇中院村。虽然陈大嫂已经离开家乡逾半个世纪,但在中院村,上至古稀老人,下至黄口小儿,无人不知陈大嫂。村民口中的“陈大嫂”,是骑马打双枪的女枭雄,是生性叛逆的烈女子,也是热情开朗的亲戚族人。

人生转折:

出闺房骑高马

在中院村格凸河岸边,有一栋黑瓦红墙的大院,斑驳的屋檐上垂下两串红灯笼,两扇木门紧紧闭合着。这栋布依木屋就是陈莲珍的故居。迈过高高的门槛走进院子,客厅、厢房都还完好,院内却野草丛生。住在隔壁的陈克辉是陈莲珍的表弟,如今也已经年过六旬。老人称,上世纪80年代,陈莲珍与子迁往惠水。从此,这栋院落就再没住过人。

陈克辉比陈莲珍小20岁,陈克辉童年时,陈莲珍早已出嫁。在陈克辉的记忆中,“她总是骑着大马,腰间挂着火抢,匆匆来匆匆去,特别忙”。陈克辉说,她不是一开始就有枪的,也是怕被别人抢,才带着枪护身。

是谁来抢陈莲珍?这些要从她的第二次婚姻说起。陈莲珍19岁时,在父母的安排下嫁给邻乡的表弟王永文。因感情不合,两人仅共同生活半年就不欢而散。第二年,陈莲珍偶然结识同乡板沟寨的富家子弟陈正明。两人一见钟情,结为夫妻。他们在一起生活了四年左右,生育了两个女儿。也正是在这个时候,陈莲珍开始被称呼为陈大嫂

陈莲珍24岁那年,她的第二任丈夫——年近33岁的陈正明猝然病故。第二任丈夫的离世,也成了陈莲珍人生的一个转折点。陈正明家有良田千亩,是当地首屈一指的大户。陈正明死后,其房族近亲便勾结土匪,企图赶走陈莲珍,霸占陈正明家产。为护身和保家,陈莲珍开始添置枪械,招兵买马,建起了一支家丁队伍。陈莲珍在一次回家的途中遭到偷袭,她随即掏出腰间的火枪,射击紧紧跟在她身后的偷袭者。逃回家后,陈莲珍命家丁紧闭大门,布置人马在院内和楼上进行还击。偷袭者受到重创,大败离去。自此,陈莲珍“骑马打双枪”的名声渐渐传开。

造化弄人:

陈大嫂成匪首

为躲避追杀,陈莲珍带着儿女前往惠水,暂避在亲戚家中。即便如此,年轻貌美、家产丰厚的陈莲珍,仍然摆脱不开接踵而来的种种事端,有的托人求亲,有的甚至直接上门骚扰。年,27岁的陈莲珍嫁给了惠水县九龙乡岩脚村的财主罗绍凡,开始了她的第三段婚姻。罗绍凡不仅家财万贯,还有军方背景,其兄罗绍铨曾是国民党89军独立2团营长,罗绍凡本人亦随兄在军中任过连长、副官,给予陈莲珍以极大的保护。

年,解放初年,贵州土匪蜂起,罗绍铨组织暴乱,并拉弟弟与弟媳陈莲珍入伙,陈莲珍被委任为大队长成了一名匪首。陈莲珍当上匪首后,曾率部参与第一次围攻惠水县城。在被守城部队击退之后,为保全自己的人马,第二、三次攻打惠水县城,她都未参加。年11月,贵州军区开始著名的长(顺)、紫(云)、惠(水)大规模剿匪后,土匪大部落网。然而,陈莲珍凭借在少数民族中的关系,加上地形熟悉以及自身作为女性便于乔装易容,在接下来的两年中屡次逃脱。经过口口相传,“女匪首陈大嫂神出鬼没”的名号越传越远。

当时在贵州,一提起陈大嫂,几乎无人不知。其实,大多数人并未见过她的真容,包括搜捕她的解放军战士。为此,侦查人员特地找来陈莲珍的妹妹,以她作为模特绘出陈莲珍肖像。年2月24日,陈莲珍在龙里县大新乡革老铺落网。

受特赦:

匪首退出江湖

陈莲珍被捕后,即被送往贵州省军区关押。但对她该如何处理,省军区内部意见不统一,一种意见主张杀,一种是不主张杀。两种意见均有道理,省军区于是将情况上报给西南军区。陈莲珍的事情暂搁置下来。

年3月,西南军区副司令兼参谋长李达在向中央汇报工作时,将陈莲珍的情况进行了反映,询问处理意见。时任国家领导人毛泽东听后,大笑:“大西南竟然出了个女匪首,又是少数民族,杀了不可惜?”毛泽东主张学习诸葛亮七擒孟获的胆略和气魄,释放陈大嫂。就这样,陈莲珍获得了新生的机遇。

年6月7日,陈莲珍在长顺县水波龙召开的群众大会上,被公开具保释放。陈莲珍获释后,凭借往年在民间的威望,协助解放军到惠水、长顺参与劝降、肃清残匪。上世纪70年代后,她被安排在惠水生活,并多次当选为县政协委员、常委。

年,陈莲珍在惠水家中病逝,享年76岁。

本报记者欧阳洁

布依人家每年酿酒斤

年7月15日 贵阳新闻网

酒,是布依族家庭待客的首选饮品。长顺县格道村的布依同胞占90%以上,这里几乎每户布依族家庭都会酿酒。一个普通的布依族家庭,每年要酿造多斤酒。

格道村的酒主要以玉米、大米为原料,一周时间便可酿造出成品,所得米酒酒精度在25度左右。格道村村主任胡昌金说,在格道村,对酒最痴迷的布依族人,尤其以班姓为主。班姓布依族又分茶班和酒班。每年的大年三十、正月初一和初二,是茶班人的“禁酒日”。这三天,茶班人一切接待活动都是“以茶代酒”,就连供奉老人也不例外。

每年的正月初三,茶班人迎来新年最浓重的节日:开酒坛。这天,亲戚相互走访,村民们也都要走村串寨,品尝美酒。从早晨开始,一直要喝到深夜,甚至第二天,一定要“不醉不归”。无论走到哪个家庭,都必须喝三碗酒。“这天我至少要喝上20多碗酒,一碗差不多有半斤重,加起来至少也有10多斤。”胡昌金说。

酒班人则没有“禁酒日”这个习俗。不过,与茶班人一样,每到正月,一个酒班布依族家庭至少要喝斤以上的米酒,差不多占到全年酿酒量的三分之一。胡昌金说,因为饮酒量大,所以当地布依族家庭一年四季都在酿酒。而拦路酒、唱歌敬酒等习俗,也一直流传下来。

本报记者张鹏

白云山下布依宴——

荏子肉不腻果子酒甘甜

年7月15日 贵阳新闻网

在白云山下依山傍水的地方,有一个布依族村落,它被丘陵环绕,一弯绿水从水稻田里穿过,过了小桥就到白云山镇中院村。

布依族村民善歌善饮,进村前,需对饮对歌,才能过关吃饭。村民自酿的米酒,初入口甘甜清爽,细品余味绵长,但后劲着实不小。四杯“四季发财”,六杯“六六大顺”喝下来,不待开饭,我们一行人先有了几分醉意。

村宴的丰盛,让人受宠若惊。作为原材料的腊肉、鸡肉、米粉、豆腐、小米酢、包谷等等,无一不是取自村民家中所养所种。当地的特色食物,应属引子扣肉,是将烤过的厚腊肉从中间切开,将引子拌上白糖填进腊肉中,再上锅蒸,一口咬下去,香甜流油,却无肥腻的感觉。有了好吃的,喝的也少不了。蜂糖灌,是一种类似刺梨,中秋节左右成熟的果子,当地人用它来泡米酒。有巴地香、巴岩香、蜘蛛香等9九种草药的米酒,酒精度30°左右,再加进蜂糖灌,透明的米酒变得澄红,回味甘甜,村民们天天饭前喝一小杯。

本报记者移星月整理

布依围裙绣着希望

年7月15日 贵阳新闻网

  接待客人时,每个布依族妇女都要穿戴围裙

布依族的衣服,相对较为素净。所以,围裙成了布依族女子妆饰的重要点缀。不过,她们穿戴围裙很讲究,不同的节日,围裙上图案、颜色各不相同。

68岁的梁文花,是长顺县格道村出了名的巧手,已有40余年刺绣经验。关于布依族围裙工艺的起源,她也说不上来。“老祖宗就这样做,一代一代就传下来了。”

梁文花说,做一套围裙,需要一个月的时间。村民们从山上采来麻树杆,剥皮抽出麻线,然后织布、染色、缝制……麻线是最原始的线料,做出的围裙较为粗糙,后来用蚕丝线代替,不过现在多用棉线缝制。

布依族的围裙主要以蓝色或黑色为底色。善于想象的布依族姑娘,会在围裙的上端,绣上各种图案,以花卉为主,还有文字、动物等。她们多用白线绣花,但这些花或是一种花的再创作,或是几种花的重组,在现实生活中很难找到其原型。这一切,与布依族人朴实的性格分不开:把认为最美好的事物呈现在围裙上。

什么时候穿戴什么围裙,也有讲究。图案为一对锦鸡的围裙,一般在婚嫁喜事时才会穿。而绣上汉字,如一心一意、和和美美等文字的围裙,一般单身女青年才会穿。“她们希望早点找到如意郎君,或者爱情美满。”梁文花笑着说。本报记者张鹏









































白癜风能治吗
白癜风医院上海哪家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guiyangwanbao.com/wbjj/3967.html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