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晚报

您现在的位置: 贵阳晚报_晚报历史 > 晚报简介 > 更多资讯广告费占总收入比10以上的

更多资讯广告费占总收入比10以上的

发布时间:2016-11-24 4:48:18   点击数:

广告费占总收入比10%以上的广告巨头们!

来源:中国广告网资讯

导语:

“不是所有牛奶都叫特仑苏”,一句琅琅上口的广告语,唤起了我们对“蒙牛”熟悉的感觉。但我们一想到蒙牛,就会联想起它的竞争对手——伊利。这么多年来,两大乳品行业的寡头相爱相杀,在营销广告界演绎了一幕又一幕的经典片段,成为了营销广告的热点话题。

▌寡头之间针锋相对

乳品行业一直以来都算是一种准入门槛很高的行业。在国内,蒙牛和伊利基本上垄断了优质的奶源。其他竞争者都无法获得优质的奶源,从一开始就输在起跑线了。另外,由于乳品行业的保质期相对较短,许多缺乏保鲜技术的企业望而却步,这更让蒙牛与伊利逐渐走向垄断。

通过垄断奶源建立起的生意模式,纵然遇到三聚氰胺等公关危机事件,国人还是得喝这些公司的牛奶,因为牛奶是不能进口的。于是两家公司总收入都超过了亿,竞争对手也只剩彼此。既然蒙牛跟伊利互为瑜亮,那么卧榻之下岂容他人酣睡,索性就掀起了一场场广告大战也在情理之中了。

▌广告费占收入比10%以上

实际上,伊利和蒙牛还真是真么干的。年上半年伊利股份花了40.7亿人民币在广告宣传上,占总营收的13.85%,蒙牛乳业也花了28.26亿人民币在广告宣传,占总营收的10.37%。而整个年,单单伊利股份一家公司就砸了72.75亿广告,四大乳品公司则花了.3亿人民币广告费。

10%以上的收入花在广告费是什么概念?世界上广告砸的最凶的两家公司应该是宝洁和可口可乐。年可口可乐亿美元的总收入,砸了40亿美元广告;宝洁亿美元总收入,砸了80亿美元广告。

可口可乐的广告费用不到总收入的10%,宝洁的广告费用为总收入的12.25%。伊利股份的收入比重是13.85%,实际上伊利股份的毛利率才36%,可口可乐和宝洁的分别达到了60%和50%。从这点我们可以看出伊利砸广告是远比宝洁和可口可乐凶猛的。

根据公开数据统计,年在A股市市场共有家上市公司披露了其广告宣传费用,累计达到.21亿元。最多的是上汽集团,广告支出97亿,排第二的乳品行业的伊利股份,排第三的同是乳品行业的光明乳业(蒙牛在港股上市)。如果蒙牛也在A股上市的话,意味着上市公司打广告最凶残的5家A股上市公司,乳品行业占了3席,足见乳品行业打广告的夸张程度。

如果我们可以进一步从整个广告市场规模来看乳品行业打广告的夸张程度。根据年国家工商行政总局公布的数据,年中国广告经营总额5,亿人民币,四大乳业公司年广告总额亿,为整个中国广告市场贡献2.04%。

细分到具体行业,年全国食品行业广告经营额为.73亿人民币,如果扣除保健食品的.76亿人民币,其他食品的广告.97亿人民币,四大乳业公司的广告支出占其他食品的比例为21.07%。

如果四大乳业公司的亿广告支出全部打在互联网平台上,那么四大乳业公司将为互联网广告市场贡献7.68%的份额。如果这四大乳业公司都倾向于传统媒体广告,将这亿全部打在像《爸爸去哪儿》和《中国好声音》这样的电视综艺节目上,那么四大乳业公司将为电视台广告平台贡献10.63%的份额。

一开始,蒙牛奔跑在伊利的前面,但这些年形势完全颠倒过来了,无论是年李娜首夺温网冠军代言,还是年天后王菲代言金典纯牛奶,瞬间感觉蒙牛被伊利反超了。从总收入上看,确实在年伊利就成功超越蒙牛乳业,成为国内乳业行业的龙头,盈利能力伊利也甩蒙牛好几条街。这几年通过伊利股份赚大钱的基金应该不在少数。从年年底最低的60亿人民币的市值到今天1,亿人民币的市值,7年多时间涨了超过16倍。

在喝蒙牛和伊利牛奶的时候,你可以想一想,里面的“广告”净含量有多少,我们到底喝了多少“广告”?两大对手不断地竞争,之后还会在广告的海洋里掀起什么风浪,我们将拭目以待。

爆款网文《对不起,杭州你已高攀不起》惹网友怒斥

来源:钱江晚报

“9月12日,一篇名为《对不起,杭州你已高攀不起》的文章在杭州人的朋友圈病毒式传播。因为内容涉及杭州的住房、交通、教育、物价等诸多民生领域,很快点击量便突破10万+。

  对于深爱这座城市的杭州市民来说,面对这篇文章的情绪是复杂的。一些人觉得文章戳中了自己的痛点,但更多的人开始思考:文章发布者为了抹黑而抹黑,专门挑选普遍存在的城市病放到杭州身上,并无限放大。有网友评论说,这种用煽风放大发展中的问题,以煽情毒化社会情绪,尤其是在普遍盛赞杭州成功举办G20之后,真不知道居心何在?

  发布这篇文章的   在《对不起,杭州你已高攀不起》一文中,甚至连“天气阴晴不定”也成了拿来抹黑杭州的理由,让人哭笑不得。

杭州还沉浸在G20的荣誉感里

这篇文章为何要在背后泼冷水

  就像一场盛宴落幕,G20杭州峰会结束,杭州人都在为自己当了回东道主开心欢庆,自我点赞。这时,这篇《对不起,杭州你已高攀不起》却突然出现在朋友圈。

  文章的开头是这样的:杭州,新一线城市。这里有机遇、时尚、美景、美食,还是全国第一个举办G20的城市,牛!杭州也成为了很多人选择定居的地方。

  不过,随着内容的递进,画风转变:和北上广深相比,杭州的常住人口数虽然还少了点,但是小编想说的是,杭州,已经让人高攀不起了!

  随后,文章列举了生活在杭州的13大痛点,包括住房、交通、教育、物价,甚至天气、婚嫁、语言等,以此诉说“杭漂族”在城市打拼的不易。虽然看似引用了许多官方数据,但实际上是为了抹黑而抹黑,居心叵测。

  比如,文章以G20后杭州游客井喷的现象,推论出杭州是一个“动不动就旅游旺季的城市”。作为风景世界级的杭州,来旅游的人多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对于普通杭州人来说,不但不是一种痛,反而会为此感到骄傲,因为旅游带来的城市红利,市民也会分享到。

  比如,文章称“杭州房价涨得让人看不懂”。实际上,房价上涨是全国性现象。以杭州在全国城市中的排位,一半湖山一半城的宜居环境,过去几个月房价上涨的幅度,落后于国内许多二线城市,比如沈阳、长春、石家庄等等,更无法与深圳、上海的涨幅相比。文章说,当下来看房的“多数都是投资客”。数据呢?这种臆想让杭城那么多刚需的年轻人和改善居住的家庭,感觉很打脸。

  再比如说到教育问题。文章宣称,在杭州,养一个孩子的成本是万元。一对月薪都在8元的夫妻,要节衣缩食15年,才能供养一个孩子上大学,更别指望生二胎了。文章甚至列举了杭州最贵的几所学校,一年学费动不动就十几万元,孩子上不起学……可是,这是普通家庭的教育吗?难道小编你不知道,在杭州的公办学校读书,几乎不用花钱?

  文章说,杭州物价高,吃碗面都要20元;杭州的天气阴晴不定;展览演出多到无法想象,但是动辄几百元的门票,买不起;杭州来自各地的人太多,各种方言听不懂;杭州面积太大,不在一个区的情侣就算异地恋……

  看到这里,杭州人恐怕恨不得想骂人了吧:这位小编是逗逼吗?说杭州“大”到要异地恋,小编你没去过北上广深吧?

因此,

这条   丁晴是一名G20志愿者,她说自己看完文章后感到愤怒:应当去调查一下,这篇文章是什么目的?有没有幕后金主?我是感觉到了房地产开发商的身影,感觉这种文章就是为了助推房价啊。

  另一位在朋友圈表达抗议的是杭州一家强企业的HR,她写道:大BOSS参加了B20会议,他说他再不用介绍杭州时加上“在上海边上”这句了,然而这篇文章,真的很伤人情感,你有考虑过杭州企业、创业者、打拼者的感受么,这样抹黑我们杭州!

  愤怒的感受还来自市民张先生,他说,文章中列举的是任何一个发展中国家,一个发展中城市都会出现的问题,放眼世界和中国,我们在处理这些问题时的积极态度、有效方法都是值得肯定的,这种以煽风放大发展中的问题,以煽情毒化社会情绪,尤其是在普遍盛赞杭州成功举办G20之后,以戾气抹黑杭州,真是不知道居心何在?

《高攀不起》为营销   钱江晚报记者查证后发现:该文章于9月12日12点52分发布,点击量在几个小时后突破10万+,杭州的一些   9月13日下午1点左右,这篇文章突然删除。随后,钱江晚报记者来到拱墅区萍水街御峰大厦,“杭州潮生活”事业部就在这幢大厦其中的一间办公室。一共有20来名员工,将每天生产的内容发布到   总经理是个戴眼镜的中年男人,说话爽快,自称在传统媒体的广告圈从业近20年。“我们是去年11月成立的,还不到一年。我今年5月刚接手,目前业务运营得还不错。”谈及《高攀不起》一文的出炉,他说,按惯例,公号上的头条都是有价格的,因为都有投放客户,通常款到发稿。但有几期的空缺,所以就炮制了这篇文章,“想借G20这个热点,扩大   他说,文章中的数据主要来自“多家主流媒体的报道”,但记者注意到,几乎所有的信息采用都是断章取义式的,主要围绕着他们假设的主题,基本和原文无关。“为什么要突然删除?是你们意识到这样误导群众不好吗?”

  总经理说,有没有误导,他没想过,主要是他看到转载的几家   那你考虑过那些为G20杭州峰会付出无数心血、支持的杭州百姓的感受吗?你有考虑过对杭州形象的影响吗?记者的提问,没有得到答案。

本报探访该营销号深圳总部赚钱是营销号的主要目的

  9月13日下午,钱报记者赶赴深圳,探访营销号“杭州潮生活”的总部,藏着众多10万+爆款网文的幕后推手——深圳多易得公司。

  在深圳市宝安区西乡街道宝源路宝安互联网产业基地,聚集了大量的新媒体公司,多易得是其中规模较大的一家。资料显示,这家公司运营   多易得CEO江祥锋是个80后,他介绍说,“潮生活”系列目前有25个事业部,主要分布在全国各省会城市。仅靠经营   在内容的生产上,他们有时会采用这种模式:如果某个城市某篇文章阅读量好,还可以复制,总部就会发给各地事业部,根据各地情况采集相应信息,形成模式化。

  实际上,江祥锋也承认,“高攀不起”系列文章,并不是公司原创,“我们也是从别的   江祥锋不认可“杭州你已高攀不起”是在消费公众感情,更不是要有意炒高房价。

  但不可否认的是,和所有的营销号一样,“潮生活”系列   “自媒体要不要承担社会责任?要不要考虑受众感受?赚钱是不是唯一考量?”面对记者提问,江祥锋表示,“我们把法律摆在第一位,如果我们的内容有悖于社会责任和道德的话,利益再大我们也不会去做。”

  但很遗憾,从实际效果来看,显然并不是他说的这样。









































北京哪里治疗白癜风的医院最好
北京治疗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guiyangwanbao.com/wbjj/2410.html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