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晚报

您现在的位置: 贵阳晚报_晚报历史 > 晚报简介 > 贵阳贵安同城化万亿级黔中城市群正崛起

贵阳贵安同城化万亿级黔中城市群正崛起

发布时间:2024/12/13 15:26:22   点击数:
告别“同质竞争”,携手共同发展。在12月8号举行的中马国际贸易交流促进会暨跨境经贸交流活动上,贵阳综保区和贵安综保区首次达成合作,双方将致力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商事制度、资源配置、财税金融等体制机制改革,把世界拉进贵州“朋友圈”,把贵州更好地推向世界。蒸蒸日上的贵安新区。贵安新区新闻中心供图“两大综保区在地缘上相近,在发展上各具特点和专长。贵阳综保区是贵州跨境电商的分拨中心和全球检测维修中心,贵安综保区则在为电子产业发展提供保税、仓储、加工、服务等方面更具优势,双方携手,有利于在共享资源的基础上更好地发挥各自优势,形成更大的开放格局。”贵阳综保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贵安综保区党工委书记栾雁说。两大综保区携手,只是贵州实施贵阳贵安同城化发展取得的其中一项成果。随着“两贵一体化”按下“快进键”,两地在产城融合、交通融合、人才交流、民生共享等各方面迅速推进,一个万亿级黔中城市群正在后发赶超中加速崛起。贵安新区高端装备制造园。贵安新区新闻中心供图推进产业集聚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贵阳和贵安,一个是贵州的省会城市,是全省发展的“火车头”和“发动机”。一个是国家级新区,拥有相对平坦的地势及较为完善的基础设施,被认为是“整个贵州最适合发展产业的地方”,两者融为一体,将会产生怎样的火花?“一颗螺丝一毛钱,但如果必须从贵安跑到贵阳买,就得花一百块钱车费,成本自然高,‘两贵’同城化后,不仅可以加速产业集聚,还可以对产业进行更合理的规划和布局,企业成本也能随着降低。”说起“两贵一体化”给企业带来的机遇,贵州贵安新区东江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俊说。成立于年的东江科技,是一家专业生产电连接器核心零部件制造商,厂址最初位于贵阳市小河区。随着企业逐步发展壮大,对场地、电力等要素需求增加,年3月,东江科技正式入驻贵安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区,成为第一批进驻贵安新区的企业。足够宽敞的场地、强大的电力保障以及新区各种利好政策支持,让企业生产迅速上马。然而问题也接踵而至。由于园区产业配套不健全,许多生产零配件必须到30多公里之外的贵阳购买,不仅增加了运费成本,大量集中采购也造成了物资积压。更重要的是,由于园区生活配套不完善,公司即便开出高于市场价30%的工资,还是面临招人难、留人难的问题。在贵安新区数字经济产业园,贵州树精英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树精英总经理余月清也曾遇到这样的尴尬。“好不容易招到个合适的人,一听社保转不了要重新办理,直接不来了,从医疗、教育等生活配套来说,很多人还是更愿意留在贵阳。”不过,这样的局面正在被改变。“‘两贵’同城化后,两地区域壁垒将被打破,人流、物流、信息流实现自由流动,很多员工甚至会觉得贵安环境更好,交通更便利,愿意把家安在贵安。”余月清说。“推进贵阳贵安同城化,就是要加快两地资源要素的配置和整合,从空间布局、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公共配套、生态环保等方面‘一盘棋’考虑,努力实现‘1+1’2的放大效应。”贵阳市委副书记、市长,贵安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陈晏说。通过对贵阳贵安的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配套、统一管理,着眼于构建起两地分工协作的现代产业体系、双向流动的要素市场体系、均等便利的公共服务体系、共保联治的环境保护体系,力争到年,两地地区生产总值突破亿元,年突破1.5万亿元,基本建成以中高端消费和中高端制造为主的现代化经济体系。贵安互通立交桥。贵安新区新闻中心供图畅通两城“血脉”促进城乡均衡发展交通的互联互通,是两地融合发展的前提条件。当前,联通两地的公路、铁路、轨道交通、市政道路等立体交通路网建设正在如火如荼进行,“城乡一体、快慢结合、客货分离”的交通运输系统正在加入推进,更多市民感受到了交通变迁带来的“获得感”。“交通方便了,以后房子再也不愁租。”家住贵安新区湖潮乡湖潮村星湖社区居民胡如凯说。随着贵阳市轨道交通S1线一期工程项目开工建设,胡如凯过去经常因断租而空置的房屋一下住满租客,而自己则来到乡里的安置办上班,全家人的日子越过越滋润。湖潮乡位于贵阳市西南面,距贵阳市中心30km,辖19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71个村民组、51个自然村寨,总人口近5万人。贵安新区建设方案批复后,作为贵安新区中心城市核心区,湖潮乡共征收房屋户万平方米,其中对户以5个社区进行安置,安置房屋套。一个曾今以传统农业为主的乡镇,村民突然失去赖以生存的土地,从村民变成市民,如何适应新的生活方式,获得新的发展,一时间成为问题。“虽然我们离贵阳很近,但过去交通不便,安置区人气不聚集,很多搬迁户拿到拆迁安置房屋和赔款后,房屋租不出去,产业发展不起来,只能抱着拆迁款‘吃老本’。”湖潮乡党委委员、组织委员赵田径说。S1线在湖潮乡有三个站点,加之高铁、高速、公交等立体交通体系的构建,让湖潮与贵阳的距离缩短在了30分钟之内。“有联才有通,一路通则百业兴,人来了就不愁发展不起来。”随着“两贵”同城化战略推进,不仅让湖潮与周边城镇及景区将实现联动,助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开发商的进驻还吸引了全国各地市民到湖潮安家落户、投资兴业,这也进一步激发了当地安置群众的发展信心。为了让安置社区和商业社区的“新居民”住得更舒心和安心,湖潮乡不断优化社会服务职能,并专门成立了社区办,致力打通社区居民服务“最后一公里”。贵安一体化发展示意图。贵安新区新闻中心供图坚持绿色发展营造幸福生活空间远眺山水田园、秀色生态芳草、纵横路网通天下、感受社区温馨……作为肩负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任务的国家级新区,年4月,贵安新区成为全国首批16个海绵城市建设试点之一。用海绵城市理念建设城市,成为新区保护水环境、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区的重要内容。海绵城市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通过海绵城市建设,可以最大限度减少城市开发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将70%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进而实现修复城市水生态、涵养水资源,增强城市防涝能力,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在主路机动车道上铺设下凹式绿地,在人行道上采用透水铺装,中央绿化带留足绿化面积,在居住小区规划构造全方位的雨水吸纳及保持系统……在贵安新区,随处可见富有弹性的海绵大道、海绵小区,一座“会呼吸”的生态小城振臂呼出。“贵安新区直管区平方公里,建设用地仅为平方公里,就是为了给城市绿化留足空间,打造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舒适、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三生’空间,在绿色发展上创造出‘贵安样板’。”贵安新区规划建设局副局长舒永胜说。“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贵阳与贵安的联手,是强强联合,也是在探索一条国家级新区如何更好地实现发展的新路。”在贵州省社科院文化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谢忠文看来,“两贵一体化”有助于消除两地区域要素分割壁垒,实现人流、物流、信息流等要素流动,降低招商引资成本,避免产业同质化竞争,形成更大的开放格局。对于两城未来的发展,谢忠文建议,要进一步推进规划一体、政策一体、招商一体、人才一体,不断深化工作机制体制改革,跳出行政区划和地方利益藩篱,在更大视野上、更大时空范围内,根据各自的定位和比较优势,统筹考虑产业耦合共生和差异化发展,加速优质生产要素集聚和流动,推进城区、园区、景区三区融合,让贵安新区成为功能完善、生态优美、开放包容的宜居、宜业、宜游城市,为贵州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做出示范。

转载请注明:http://www.guiyangwanbao.com/wbjj/15377.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