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新华社记者采写的《从“风生水起”到“落地生根”再到“集聚乘势”“数字”赋能贵州》一文,于5月20日在《经济参考报》进行重磅刊登,对贵州、贵阳大数据产业进行介绍和点赞。现进行全文转载。
全文如下:
数字经济增速连续多年名列前茅,政府数据开放、数字治理持续走在全国前列,全国集聚超大型数据中心最多的地区之一……近年来,全国首个大数据综合试验区贵州,实现从“风生水起”到“落地生根”再到“集聚乘势”的精彩“三级跳”。“引擎”生力,满盘皆活,“大数据”为贵州经济发展、政府治理、对外开放注入了新活力。
转型升级生动力
在国家大数据(贵州)综合试验区展示中心外墙上,有只“数据之眼”,“眼睛”一眨便可切换场景,每个场景都是一次借“数”转型的“蝶变”。
经过数字化扫描、识别后,一个“身高”近6米的机器人便会将药品分类、码垛,最后通过有轨穿梭小车精准入库。这是记者近期在国药集团同济堂(贵州)制药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看到的情景。
“企业未来的核心竞争力将源自精细化和集约化水平。”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通过建立中药制剂全流程智能化生产线,公司生产效率提高20%以上,运营成本降低20%以上,产品研制周期缩短30%以上,产品不良率降低20%以上,能源利用率提高10%以上,可新增效益10亿元以上。
近年来,贵州实施“千企改造”“万企融合”推动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带动户企业开展融合,核心应用“上云”企业超过2万家。借“数”转型、乘“云”升级已成为不少传统行业企业发展壮大的“必选项”。
为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助推黔货出山,贵阳信息技术研究院正探索从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上给予支持。一些猕猴桃、茶叶种植大县也在运用大数据建立产品溯源系统,让消费者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