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晚报

您现在的位置: 贵阳晚报_晚报历史 > 晚报简介 > ldquo双十一rdquo熬夜下

ldquo双十一rdquo熬夜下

发布时间:2021-4-20 19:26:08   点击数:

今年的"双11"比以往早了10天。“双十一”直播预告一出,买什么先不论,各种“梗”已经在网友之中火了起来。似乎每个人都能在这场购物狂欢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抄车人”“尾款人”“守夜人”……

对于今年双11的讨论热度,很多贵阳“尾款人”一致认为今年快递速度太快了。另外,今年的大家似乎更加理性了。

快递已经快得不可思议

“11月1号凌晨才付的尾款。2号早上睡醒还没起床,快递已经在派送了。”这是贵阳人赵茜的真实写照。和赵茜有同样感受的还有不少在朋友圈晒网购速度的网友。经过11年“双11”历练,中国快递已经快得令人不可思议,大家也好奇,这么快是怎么做到的?

据统计,我省今年“双11”期间,预计全省快递处理量将超过1.4亿件,日均处理量超过万件。

国家邮政局预测,双11快递日均处理量达到4.9亿个。但次日达的快递基本上得益于一个叫包裹前置的服务。

以顺丰速运为例,他们推出了“极效前置”服务,提前将下单并交付预定金的商品,进行打包运输至客户所在的城市快递分拨中心或网店。

“双十一”期间,只要客户在付款周期内,支付了尾款,快递公司则会立即派送快递。相关负责人表示,“如果客户是当天早上下单的话,最快当天晚上就可以收货。”

11月1日早上就已经达到小区的快递

在菜鸟驿站,也就是直面市民的取货端,他们与品牌商家合作,推出了“预售极速达”服务。

在双11期间,提前将一部分预售商品下沉到社区。也就是说,在付尾款前,商品已经提前送到了你小区所在的菜鸟驿站,甚至小区楼下。所以支付尾款不久,附近的小哥已经开启派送。

逐渐理性的“双十一”

“什么定金、什么尾款、什么满减……想想都好累。”每天上班已经焦头烂额的宋玉表示,自己完全没得心力去抢购"双11"。

随着“双十一”的优惠规则越来越复杂,消费者普遍开始感到疲惫,人们对“双十一”的热情逐渐消退。

原本一向热衷“薅羊毛”的娟子,到今天为止,还没有下单一件商品,她潜伏在的几个购物群、拼单群也有许多人表示还在观望,如果有低价的刚需物品也许会下手,如果没有就不买了。

娟子平时喜欢看返利网站、网购优惠信息网站等,她甚至组建了自己返利群,有什么好东西分享在群里,大家买了后她可以获得一定的返利。其实她对比了一下,所谓的“双十一”满减算下来也比平时便宜不了多少。

返利群里经常会发各种优惠信息

今年宋玉想通了。“与其算来算去,熬更守夜为了那点满减,还不如好好睡觉,好好上班,人轻松点。”

大家的热情减退还有个重要原因,比如早在2个月前就把想要买的东西加入了购物车的娟子发现,“双十一”来了,但发现购物车内的商品,有的先提价再降价,有的折扣额反而更高,还有的搭配杂七杂八的赠品居然还比原价要贵,没有实打实的优惠,娟子就断了买买买的想法。

不过90后的程野喜欢看直播,在她的观念里,有些直播的东西真的物美价廉。在“双十一”第一波预售前,程野已经做足了功课,几位头部主播的预售清单她都了如指掌,哪些划算哪些值得买她已经做好自己的清单。不过结果就是直播也没那么容易抢,最终程野的战绩不太理想。她笑言:“看来大家都挺理性的,都挺会算的。”

买了就等于过节了

采访中,很多人怀念早几年的“双十一”,纯粹的打五折抢购,比起现在的各种算法、预售等手段,以前实打实的五折显得朴实无华。

电商造的购物节越来越多,购物平台和方式的花样也越来越多,冲淡了人们在“双十一”的购物热情,但是在许多人的心中,这个节日的氛围却没有因此减少。

刘燕是家有两孩的家庭主妇,她表示自己每年集中大采购两次,一次是“双11”,一次是“”。采购的主要内容就是各种各样的日用品。因为有两个娃娃的缘故,比如抽纸,24包一箱装的,她一次要买8箱。“我算过,如果满减的话,还是比平时便宜元左右。如果运气好的话,网速给力的话,还能抢到第二单全面的机会,等于就是真的五折了。”

不过在刘燕看来,其实更多还是一种参与大众消费活动的心,觉得只有参与了,和周边人或是群里的妈妈们才有聊的,不然会觉得自己格格不入。还有就是把“双11”看成一个节日,只有买了才等于过节了。

加入购物车也是一种参与

从10月20号开始,铺天盖地的“双11”促销活动已经占据各大网站、客户端、社交工具的显眼位置。吴婷就是因为看到这些广告才知道今年“双11”提前到了1号开始。

不过令吴婷为难的是,月光族的她,每个月的8号才发工资。意味着1号那天她并没有消费的底气。“我就想着,要么花呗,要么等着发了工资再买。但看着喜欢的东西又很心痒,那就先加入购物车吧,加进购物车感觉都是自己的了,就当自己也过节了。”吴婷笑着说。

还有一些人虽然不会刻意在“双十一”购物,却对直播、预售、优惠算法等了如指掌,包括相关的网络热词和段子,“双十一”在他们的口中是谈资。

小孟从几年前开始就只在“双十一”的末尾,买一点必需品,如卫生纸、牙膏、洗头膏等。她认为“双十一”是消费主义,很多东西其实并没有必要购买。她说:“起码跟同事、朋友聊天有话题,就算不下单,加入购物车也是一种参与。那些必需品反正都要用,等于还是没多花钱。”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欢喜

编辑:石婷

审校:兆赫

签发:安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guiyangwanbao.com/wbjj/10955.html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