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晚报

您现在的位置: 贵阳晚报_晚报历史 > 晚报广告 > 新传播手段的利用和开发

新传播手段的利用和开发

发布时间:2015-8-22 14:43:26   点击数:
到2001年年底,报纸发行量突破20万份,广告则以每年1800万元的幅度增长

从2009年开始,《贵阳晚报》加大自采本地新闻的力度,使新闻总量提高了近1/3,地方新闻与各类新闻所占版面的比例关系也更趋合理为提高和巩固本土“新闻高地”的竞争力,《贵阳晚报》还借助网络,扩大本土新闻在全国的影响力同时,借助互联网传播新技术,强化地方媒体的贴近性、服务性和互动性

报纸迎来发展机遇

“办报纸,必须善于利用和挖掘一切资源,让一切资源为我所用”《贵阳晚报》总编辑刘建平认为,既然互联网是一个开放的平台,谁能用好、用足这个平台,谁就可以比别人快半步

在这个特殊的节点,《贵阳晚报》与互联网有了第一次握手——通过整合网络信息资源、深挖网络新闻线索,这张身贵阳晚报在线观看居西南腹地的地方报纸有了全球化的视野,达到了新的高度此后,《贵阳晚报》只用了3个月,就使发行量从2.4万份猛增至12万份,并成为当时贵州发行量位居前列的报纸

让新传播技术为报业所用

面对新挑战

《贵阳晚报》和新传播技术的这种结合,增强了报纸与社会的交流和互动,使之更为贴近读者、贴近生活,起到了听取民意、疏通民怨的积极作用,同时也创新了报纸内容和采访手段读者可以利用手机彩信将图片传送到这一平台上,使所有能发彩信的手机用户,只要愿意都可成为《贵阳晚报》的记者

互联网的出现为地方报纸办成一流媒体提供了可能这种“可能”实现的途径还表现在多个方面比如,在采访方式上,新的传播技术手段使地域性的限制完全被打破;在人才的开发和金黔在线网贵阳晚报使用上,利用互联网这种新的传播技术,可以打破地域性,网罗全国甚至全球的专家,构筑“为我所用”的专家库和知识库,解决平面媒体的人才瓶颈问题

为我所有才是关键

时至今日,《贵阳晚报》国际版的编辑李前依然记得,2001年9月11日,他从互联网上看到恐怖分子劫持的4架飞机撞击美国纽约世界贸易中心和华盛顿五角大楼,而这一时间与事发时间相差无几“这在资讯相对较为封闭的年代是绝对不可能实现的,对地方区域性媒体来说更是如此”李前说道

1999年,各城市的都市类媒体进入竞争最为胶着的时期,地处西南的贵州也同样如此这一年,身处困境的《贵阳晚报》推出新彩印《贵阳晚报》在定位上,强调“小报大办,提高传播效果”、“增强新闻的集束效应”;在信息量上,贵阳晚报在线阅读强调地方报纸的开放性,全方位满足读者对各种信息的需求

此外,《贵阳晚报》体育部、经济部、副刊部、文化部、记者部也都利用短信平台开发出不同的新闻产品,如心理短信咨询平台、民生在线互动、投资热线视点、教育互动话题等,每天各种互动资讯就可达到四五个版

新传播手段的利用和开发,使《贵阳晚报》与受众结合得越来越紧密,它也已经成为《贵阳晚报》竞争力重要的组成部分2010年,《贵阳晚报》的广告总收入达到1.7亿元今年,仅一季度广告收入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幅就达到40%

“今后,新技术、新媒体还会不断涌现,而我们对新技术、新媒体的开发利用,还有很大的空间”刘建平认为,关键在于为我所用、为我所有

利用互联网

当晚,报社紧急行动,多个部门对新华贵阳晚报新闻网社、中央电视台以及网上的各类资讯进行认真分析,6个整版的详细报道若没有现代传播技术的支撑,是不可能做到的据统计,此次关于“9·11”事件的报道,将《贵阳晚报》的发行量拉升了2万多份3年时间,《贵阳晚报》不仅成功占据当地纸媒的“龙头”位置,而且撬动当地报业市场有了更大规模的拓展

夺回市场高地

“成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有一点必须强调,就是与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资源密不可分对当时资讯尚不发达、互联网还未普及的二三线城市来说,这一点尤为重要”《贵阳晚报》总编辑刘建平说道

在对整个市场进行分析后,《贵阳晚报》看准了正在推广运用、但尚未普及的互联网技术1999年7月1日,《贵阳晚报·彩色版》正式单独发行在互联网的支撑下,大量、丰富、快贵阳晚报电子网络版捷的稿源信息让当时互联网尚未普及的贵阳乃至贵州整个区域的读者都耳目一新国际、国内、体育、经济……不同阶层、不同年龄的读者几乎都可以通过这份报纸满足自己的需求到2000年,《贵阳晚报》的发行量增至16万份

从2003年至今,《贵阳晚报》的发行量基本稳定在25万份,如按报纸传播1︰4的人数计算,这份报纸的阅读覆盖人口已达到整个城市人口的1/3

经过一年多的探索,《贵阳晚报》短信互动平台已经从单纯搜集信息报料向深度话题互动调查延展针对某一社会现象或热点话题,提前一天在报纸上刊登或在平台上集中发布,市民回复意见和建议后,编辑部对其进行归纳整理和认真分析,然后推出报社的调查现在,《贵阳晚报》的调查话题基本上每天一个版面,如果再加上原有的互贵阳晚报数字版动话题、评论、短信报料调查等,以短信互动平台为支撑,《贵阳晚报》所开发的本地新闻版面每天可达到六七个版,对引导社会舆论、拉近读者距离收效明显

传统媒体的春天过去了吗?刘建平认为,互联网的普及以及由其衍生出的各种新技术,对传统媒体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当网络舆情纷乱嘈杂时,人们往往希望看到平面媒体的说法,因为报纸在国人心中的公信力,迄今为止仍然是网络无法替代的也正因如此,城市晚报依然有发展的空间现阶段,如何利用好新的传播技术和手段,将决定纸质媒体未来的发展”

1999年,是商业互联网进入中国的第5年这一年,尽管家用电脑尚未普及,但互联网已经崭露头角

在这一理念下,《贵阳晚报》找到了新的结合点——手机,并与贵州贵阳晚报在线移动共同开发了短信互动平台,这是《贵阳晚报》在热线电话平台、qq平台之后打造的第三个互动平台2009年3月,贵阳晚报短信互动平台正式运行当时恰逢贵阳市开展城市“创卫”活动,《贵阳晚报》利用短信互动平台,邀请广大市民结合该活动说变化、谈感受、提问题仅3天时间,读者回复短信就达4万多条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是一成不变的,不到10年时间,互联网就在全国各地得到飞速发展在互联网普及的冲击下,《贵阳晚报》和很多都市类媒体一样,又遇到了新的挑战

1999年,是《贵阳晚报》创刊的第19年这一年,这份报纸正经历着创刊以来的首个低潮期,并着手筹划由市委机关报向都市报转型,力图重新



转载请注明:http://www.carolmao.com/wbgg/56.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